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东林与他笔下的人山人海,我们都是浩瀚宇 [复制链接]

1#

林东林,是一名作家、出版人、策划人、图书制作人、文化访谈记者、书评人、影评人。现居北京。出身理工,学无师承,误打误撞进入文艺界多年,左手写历史,右手写文学,*舌写情感。

他祖籍福建泉州,年生于河南归德府,祖上为耕读世家,年后家道中落,但慧根早藏,家学隔代传,虽出身于三流本科学校,没落为五流理学学士,却自修成一流文章作者。祖父林潜修公、外祖父胡示范公,道骨仙风,皆为方圆一代名士。生性敏感,兴味广泛。既喜欢安静孤独,也享受市井繁华,常常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多年来游走于乡野和城市之间,寻味现代人丢失的市井生活。著有文学、史学和情感随笔多部,文笔清丽有味,说理论物明辨无碍,知人论世温情款款。曾居于广州、桂林、上海、成都,现居北京。年未毕业即南下广州,深涉红尘,师事民营书业大佬、中国十大民营书商欧阳欢,同时结识一代诗坛传奇健将、“木芙蓉花下主人”陈益洪,受熏陶成为眼界见识阅历皆极高的中国书业小老弟,嗣后毕业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原社长肖启明招致麾下,深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浓厚人文主义传统的启蒙洗礼。

“记忆里的过客棺木中的亡人

墙壁上的名字屋檐下的身影”

在他的《人山人海》里,写的都是人,有一些活着的,他们曾经朝夕相处或者偶然相识,然后又擦肩而过。也写了一些死去的,死去并不意味着消失,作者认为在事实上,那些死去的人在某些时刻又会朝你重返而来。

之所以他整本书都在写人,可能与他近些年所干的两件事有关,一件是写诗,另一件则是摄影。写诗写的是自己,摄影拍的是别人。无论是写自己还是拍别人,本质上来说,都是对人之为人的命运、人之为人类的命运的寄情。

实际上,我们都置身于这个偌大的宇宙之中,我们渺小的像是一粒尘埃,茫茫大地上虚无缥缈的生存,漫漫岁月中难以名状、不可思议的孤独。作者并不觉得藏在书里每个人是他写出来的,而是在很多个灰蒙蒙的午弥漫着饭菜香的傍晚或者孤灯独擎的深夜,他独自坐在宽大的橡木桌前出神,那些人就过来了,拿起他的手,打开电脑,敲击键盘,通过作者书写他们自己。

在这十三亿人口中,很多人总是被挂在十三亿这个数字后面,被隐藏,被忽略。他们从属于人口的“口”,而不是“人”。因为文字,同样也因为林东林,这些人被还原成小小的人脸,无论是模糊的、清晰的、愁苦的还是平凡的,总之是存在的,或者存在过的。

发生的人和事,永远是昨天的,而文字永远是今天的,甚至是明天。《人山人海》帮助我们从某种虚构的巨大中缩小成自我,不超出,也不小于,而是等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