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之地,随心所欲,漫步而行,水之清澈,云之曼妙,尽收眼底。多少人向往这诗意,追随着王维的人生轨迹去寻诗中禅境。于是,长安城东南的蓝田县境内,巍峨的终南山下,一座充满禅意的庄园,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这庄园就是王维的禅意世界一辋川别业王维买下辋川别业,是唐玄宗天宝三年的事情。
经由张九龄提拔才从济州重回长安的王维,和李林甫政见不同,自然不会受到重用。仕途生活的前景,在王维心中愈发黯淡,似乎成了一种负累。加之为了让母亲能有一个清幽的地方修禅,于是,他在长安附近找一处清南僻静的庄园。
辋川别业就在此时进入王维的视野,辋川别业是唐初诗人宋之间建造的庄园,山明水秀,景色宣人,而且来往长安的交通也很便利。一旦公务闲暇,他就离开长安,来到辋川陪伴母亲。像儿时一样,王维在母亲身边,时不时会听到许多经文和禅理。那些年幼时并不懂得的句子,此时却犹如明灯一般,照亮了他苦闷的智慧又超脱,宁静又澄明,那就是禅。禅为王维指明了路径。随着对禅了解的深入,仕途上的那些困扰,渐渐远离了王维的内心。在禅的指引下,王维开始去观察宇宙,享受自然。他把所见所想,写成诗篇,画成丹青,笔墨到处,一派悠然豁达。
不知不觉中,这位大唐才子,已初窥神的门径而真正令王维选择了禅的,是那场唐王朝的浩劫安史之乱。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景象已然见者伤心,而被迫在叛军的庆功宴上,为安禄山歌功颂德,更是王维不敢更不愿回忆的经历。相比毫无出路的现实生活,辋川别业成了心灵的乐土。此时母亲虽然已去世,但她曾经充满禅意的教诲仍回响在耳畔。
回到辋川成了王维内心最深切的呼唤。在辋川别业,晚年的王维过上了亦官亦隐的生活:焚香独坐,坐禅诵经,不去想那些“无可无不可”的俗事,一心钻研禅的奧妙。他写:“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沪寂无人纷纷且开落。”花开花落,缘灭缘起。“右丞”也好,“居士”也罢,瞬间与永恒,刹那与寂灭,一切皆为虚妄。
王维自己写辋川,画辋川,人们从他的诗里读到禅,从他的画里看到禅。于是,辋川成了一个代号,承载了禅、诗、画的和谐,承载了后人对王维禅意生活的向往。五代的郭忠恕、元代的赵孟、黄公望、明代的宋旭、甚至现代画家黄宾虹,都一心去用画笔描摹心目中的辋川。辋川这处乐土,不仅是王维的精神家园,也成为后世无数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