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多久才能复查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103474.html王维,字摩诘,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佛弟子摩诘居士。王维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通音乐、书法。苏轼评论他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早年即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信奉佛教,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在盛唐炽盛的佛风中,王维虔诚地投向佛教,可以说,佛教左右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王维最大的磨难,是安史之乱。王维在被拘禁于菩提寺,且又在刀剑威逼之下,被迫任了官。安史之乱平息后,按律王维当死。他有一首诗证明他谴责叛军,忠于朝廷。朝廷或许也有惜才之意,王维不但无罪,反而当上了太子中允,迁中书舍人,转给事中,60岁时,晋升尚书右丞,抵达了一生的仕途高峰。
王维将追求佛境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合一,佛境中的艺术与艺术中的佛境合一,佛教深深地融入他的社会生活、政治追求、艺术创作中,达到了政、艺、禅三位一体。
王维晚年,官位日益晋升,内心却从容不迫。《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以悲观为根基的佛教,也许是王维的人生哲学吧。
我们就他的田园山水诗以“禅”的体现形式,来谈王维的诗的佛境,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纯粹的佛理教义的说教诗。正如李梦阳所指出的“王维诗高者似禅,卑者似僧”。《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诗题曰:“秋夜独坐”,就使人不自而然地想起佛僧静夜坐禅,而全诗也确是写禅悟的过程,尤其是后半篇,纯属佛理的说教,枯燥乏味。这样一些佛理说教诗,在思想内容上并不可取,严格说来只是佛教信徒的偈颂。
第二类是“以禅趣入诗”蕴含禅理趣味的诗歌。明代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句,自是天仙口语,右丞(王维)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鸟鸣涧》),此诗刻画了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主观世界是清闲无为,桂花悄然飘落,境地是何等的空寂。该诗重要的是写出了人心的“静”境,似乎寓托了这个“人”的佛教寂灭思想的信仰。再如《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王维晚年所作的一首名作,同样是描写一个空明寂静的意境。诗中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正是禅宗所提倡的。
王维对佛教各宗各派持有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禅宗。禅宗是中国人自己的哲学,是一种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住为本”。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进而把这种心境融入自己的诗中,使诗歌显耀出禅光佛影。人生行世,绝俗是不可能的。经年风雨,历尽沧桑,不再被浮华所诱惑,才可能写出超脱凡俗的艺术佳作。(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