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华云文化和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江南草木记》上市。江南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知名作家王寒将带你通过枝枝叶叶、花花果果,感受江南的婉约别致、悠长深远的文化情怀,以及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美文共欣赏,捧书阅读前,不妨来听听他人的妙语点评,嗅嗅这草木香气。
王寒:草木有情,故乡有味
文│雅子
一
作家描写故乡,有大开大合大江大海,也有曲径通幽点色云水。有历数风云变迁的宏大叙事,也有自一城一事、一饭一粥、一花一果中落笔。
家乡的风物,总是等着深情的作家来描写。一个作家的精神之根在故乡扎得越深,开掘出的空间就会越大。在王寒最新出版的《江南草木记》里,那些生长在家乡大地上的花儿果儿,是那么的鲜活饱满,字里行间散发着自然的气息、草木的味道、故园的风情。这些文字,如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白马入芦花,读之,让人澄静平和,而饱含在字里行间中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如同冬日里喝下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让人从里暖到外。
墨痕轻淡,情意深浓。家乡的繁花硕果,在她笔下,是满纸的生机烂漫——
她写谷雨时节的橘花:“春风十里,橘花如雪,江南的春天,就是这般好。我喜欢橘花的香,甜美,醇厚,有日益遥远的乡野气息。橘花的香,浓于茉莉而淡于含笑。”
她笔下的花,不仅是花,而是寄托了种种情怀,“台州城里,随处可见蔷薇。未开花时,它的枝叶纠结成一面绿墙,不大引人注目。暮春时节,蔷薇开花,葳蕤的藤蔓、似锦的繁花,仿佛天地同欢。蔷薇开花时,有一种野豁豁的劲头。蔷薇带刺,花却温柔,金刚怒目与菩萨低眉是共存的。”
虽写山花野草,但王寒笔下的花草,却与故乡、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关。她写立夏时云锦杜鹃,说它开花时,“呼啸而来,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一到暮春,整座天台山都被云锦杜鹃的热情所燃烧,“仿佛春天由此达到高潮。”与植物亲近,是件美好的事,她在花下流连,不舍得离开,“拣个微风不噪、阳光正好的日子,在这里泡上一杯云雾茶,看花、看云,谈天、说地,是极好的。闲心与闲情,都难得,良辰与美景,更是难得。好时光总是溜得快,夕阳西下,倦鸟归飞,凉意渐生,提醒我该归去,可是这一树姹紫嫣红,却又割舍不下。”
她写八月满城桂花香:“我从一座城市奔波到另一座城市,时令已是秋天,南方的风送来一阵又一阵的桂花香。江南的秋,因了暗香浮动的桂花,显出它独特的韵味。十二世纪,金国皇帝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对江南的富足美丽怦然心动,以致铁骑南下。这倒真应了这句话——男人雄霸天下或者归于浮屠的动机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可以源于一首美妙的诗,可以因为一双妩媚的眼,也可以因为一朵花。秋分时节,桂花开得闹猛,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我生活的是座阳刚豪迈的城市,一到秋天,因了桂花,显出几分别样的柔情。”
草木有情。在她的笔下,家乡是一座花城,她说,家乡的风物让人爱不够,一年四季有开不败的花,结不完的果,哪怕最寒冷的季节,也有梅花一树一树。这本书中的六十种植物,是江南大地上常见的草木,“不仅是枝枝叶叶、瓜瓜果果,还有人心的温热、故乡的印记。”
当王寒为家乡的花花果果写下一行行文字时,她的内心必定是丰盈而喜悦的。
二
故乡有味,王寒把故乡的风物描摹得活色生香。王寒笔下的故乡,无论美食、花果,还是民风民俗,总带着温暖的人情,有烟火暖热的种种熨贴。她笔下的故乡,不是一个生硬的地理名词,而是生动鲜活的。她的《江南草木记》,从草木落笔,但随处可见故乡的风情,她写家乡人喜食白酒酿,乡里妇人煮白酒酿时,会放几瓣荼39花瓣到锅里,满锅的香甜,简直要把人醉倒。她写乡里人平素蒸馒头、发糕、圆子,不用笼布,用的是油桐叶。到了立夏端午七月半这些节日,农家要蒸这个那个的,更少不得桐叶,妇人会差孩子到油桐树下,挑些宽大细滑的桐叶,采摘下来,一片片洗净,妇人把米粉包成香蕉形,搁在桐叶上,放竹笼上蒸熟,这便是家乡人爱吃的乡土小吃——桐子叶包。她说红蓼气息泼辣,乡人拿它驱蚊、酿酒,海边一些地方的人,烧望潮之前,会把望潮裹进辣蓼里,在石板上摔个七荤八素,经此一摔,望潮的味道更加鲜脆。
家乡的那些风雅旧事,借着花花草草、枝枝蔓蔓,她娓娓道来。她写旧时家乡的橘农,一到橘子采摘时,便携福礼到橘园中祭神,至于那些盼子心切的妇人,会到橘林里的偏僻之处,找出结橘最多的橘树,祈求“橘神”赐子。家乡的乌药,香白可爱,品质上乘,《金瓶梅》里,西门庆开的药铺就有乌药卖。写自幼在临海天宁寺(即今龙兴寺)出家的明代高僧宗泐去西天取经,“往返十有四万余程”,这个脱离红尘、六根清净的高僧,很喜欢家乡的木芙蓉,在他眼里,春风中桃李的美,不及深秋时经霜的芙蓉——“向来桃李媚春风,霜下芙蓉醉晓红”。而宋时那个风雅的天台县令郑至道,多次寻访传说中的刘阮遇仙处,见此地仅剩几株桃花,就捐出自己的工资,买了桃树苗,令人遍植桃树,端的是风雅浪漫。
在王寒的笔下,故乡不仅是《无鲜勿落饭》中的鲜美之城,《大话台州人》中的阳刚之城,《山海之间的台州女人》中的魅力之城,《台州有意思》中的活力之城,也是一座四面繁花开,四季瓜果香的甜蜜之城,她自豪的说,我的家乡在北纬28度。北纬28度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里生长起来的水果,无论文旦、枇杷、杨梅、橘子,都胜别处一筹。
在《江南草木记》中,橘子、杨梅、荸荠、高橙、文旦、柿子、枇杷、甘蔗、柿子,乃至铁皮石斛、乌药、紫莳药、茭白、芋头、栗子等,尽入她笔下。她写铁皮石斛:“铁皮石斛表皮铁青,长可盈尺,冷峻清简,如白描一般,但开的花优雅娴美、风姿绰约,有香草美人之姿,又有君子虚怀若谷之风。铁皮石斛的鲜条,可以直接食用,拿来煮茶、炖汤、泡酒、煮粥,也是极好的。我最喜欢的还是榨汁,清口异常,如同夏天刚割过的那种青草气息,喝一口,五脏六腑如被清泉洗涤过,干净通透,有一种清凉的欢喜意。”
夏至杨梅满山红,她当然要为故乡的杨梅立传,“一直向往着‘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生活,终究未得,也不曾用松花酿过酒,不过,夏至一到,倒可以拿杨梅酿酒了。”
多少人以梦为马,远离故土,当双鬓染白,回望故土,才会想起家乡种种的好,王寒赋予花儿果儿以深情,她笔下的故里风物,是能引发游子的乡愁的,“在游子的心中,乡愁是长江水,也是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游子记忆中的故乡,总是那般美好:草在长,鸟在飞,花在开,父母在堂前忙碌。既已离开,故乡就只是驿站,但四月的清明果、五月的橘花味、端午的艾草香、夏至的杨梅红,还留在记忆深处。在千里万里之外,暗夜里,漫过游子心头的,不只是故乡的云,还有草木的香。”
转角处,有落英缤纷,那又如何?当你在南方的花树下低眉时,家乡在她的笔下,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透过她温情的文字,吾乡吾土,值得一次次回首与回味。
三
作家谢有顺说,作家都有原产地的。但凡好的写作,它总有一个精神扎根的地方。总有一个地方,是一个作家一直念兹在兹的。台州是王寒心心念念的故乡,在她的笔下,故乡是生动的,像流水,像云朵,有各种美好的片断和回忆。
做为具有符号性的本土作家,王寒以文学形式全方位解读台州,解读台州的刚性与柔情,台州的豪迈与生动,解读台州的前世与今生。《江南草木记》是她的第13本书,也是她的第5本台州地域文化作品集。在她的台州人文系列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民风民俗、风物风情、美食美景、人文性格,她把最深情的文字给了故乡,把最深沉的情感给了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她以生动的文字,向大家展示了有温度有厚度、有硬度有气度的台州,她的“台州人文”系列作品,成为台州人读懂台州、外地人了解台州的生动的文化读本。《无鲜勿落饭》出版后,五次印刷,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在内的余家报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