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中工网记者兰德华通讯员晋文飚)10月30日,中国二十冶工程总承包公司无锡河道整治项目“国企顶梁柱”品牌营销宣传企业开放日活动,在江苏无锡举行。
小桥流水桨声船,翠柳桃红映岸边。这是“姓”中含“水”、名有“清溪”的江南著名水城——梁溪。近年来,随着无锡市河道整治工作全面提速,中国二十冶来到梁溪这个有着年历史的无锡中心城区,参与古城河道整治,助力城市生态发展,以央企的实力与担当,变黑水为绿水,还水乡以新颜。
年7月,在无锡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还剩一年半就要收官的关键时期,作为基本建设主力军的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了梁溪区-年片(圩)区河道整治工程——北塘联圩片区(一标段)河道治理任务。面对艰巨的任务和紧迫的工期,中国二十冶采用科学方法和现代治理手段,以水为“笔”,通过方案细化、水质净化、岸堤绿化、街区靓化等一系列具体节点与措施,仅用一年半时间,就打造出安全、清洁、健康的城市水环境,构建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体系,绘就了一幅水韵江南的秀美画卷。
一河一策重民生
为了熟悉梁溪区众多河流的“水性”和繁华地域的街情,项目经理翟海军就同设计、勘察人员一道,每天弃车徒步,走街串巷,逐河调研,用一个多月时间,对所域内23条河道进行了全面勘察和详细摸底。他们在深入了解城市水系、污水处理、水利设施、闸口泵站、水源水质、排污口、构筑物等各方面状况后,根据域内23条河道的各自特点与不同状况,因地制宜、因河施策,提出一整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项目部每制订一项方案均从人文、生态、经济、城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实施过程乃至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通盘考虑并满足整个城市以致街区乃至群众的相关要求。
在贯彻梁溪区对京杭运河、寺头港、北兴塘河、古运河等骨干河道继续维持“两纵两横”主干河网格局以及对次干水网圩内继续维持“四纵五横”次干水网来改善圩内引排调蓄能力的规划下,主动实施闸站维修工程,对北塘联圩区8座口门泵闸、20座二级圩排涝站及6座调水泵站中需要修理或提升的泵闸站进行整修,并新建泵站2座。针对水体缺乏活力的断头浜占全部需治理河道个数60%、长度21%的状况,实施河道沟通工程,通过疏通或敷设暗管,将断头浜与水网通连,增加水体流动,使死水变为活水,改善水体黑臭状态。
“工笔式”管理
为保证河道治理工作顺利进行,项目部坚持协调和管理两手抓,通过抓协调、强管理,通过转作风、塑文化,全面提升河道治理管控能力和工作效率。
项目经理带领管理团队,在全面掌控施工管理各方面情况并及时做出决策的同时,每天四处奔走,认真报备,及时获取各个环节各工序的施工许可,协调处理大量需要沟通的业务,做到发现问题不推托,处理问题不过夜;管理人员边管控边协调,及时张贴警示标识和安民告示,热心解答街道与社区的关切,竭力推动各项管理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实施;作业人员耐心解释居民提出问题与困惑,竭力争取居民的谅解和支持,使工程在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附近街道社区的热情帮助及周边居民的积极参与中得以顺利推进。
年6月4日,项目部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梁溪区黄巷街道开展的“巷往生活”——“扮靓”黄巷形象,共创宜居环境系列主题活动,同当地政府机关、社区志愿者一道清理卫生死角、捡拾废弃物、擦拭公共设施,不仅在打造优美环境的行动中,为魅力梁溪、创新梁溪建设贡献央企力量,展现了中国二十冶良好社会形象,还增进了同政府机关、社区干部及周边居民的感情,增加了社会对河道治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积墨式”施工
中国二十冶所负责整治的23条河道,大多为劣Ⅵ类水质。由于流域上下游长期污染及河道周边污水排放,导致河水黑臭,许多河段甚至找不到“活物”。
项目部通过逐河调研,摸清了所有河道污染来源,并制订了详细的施工方案,采取削减内外污染源、水生态修复和长效管理的途径来提升河道水质,改善水环境。
他们因地制宜、因河制宜,根据每条河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不同的治理目标与阶段,综合采用不同技术与治理模式,通过河底清淤、底泥改良、截污纳管,并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生态治理手段,来减少内外污染源;运用新型治理技术,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采取综合手段,多管齐下,实施水生态修复。以“积墨式”精细施工,净化河道;以“一物一制”也就是一物降一物的手段,降低污染,提升水质。
“六彩式”打磨
为了恢复区域河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还原“览胜寻芳觅水乡,青山绿树缀堤廊”的江南水乡盛景,实现人们欣赏水、享受水、接近水的需要,中国二十冶在竭力提升水质的同时,着力构建滨河亲水生态系统,打造“一河一韵”的片区河道景观。
项目部认真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治理理念,大量采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实施堤岸美化、街区靓化工程。通过对无硬质驳岸的区域种植滨水植物增加生态层次的打造,并栽种黄菖蒲、木芙蓉、水杉等树木及特色乔木、耐荫草本与藤本植物,撒播多年生宿根花卉,进行堤岸生态修复。通过采用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区、透水铺装的空间和路径等雨水收集和资源化应用手段,来滞留雨水,延缓汇水时间,降低汇水速度,以减少内涝风险,缓解热岛效应;通过运用植草沟在完成运输排放功能的同时对水质的进一步净化、打造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等控制径流的手段,实现植物截流、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并减少污染;通过雨水收集并进行水质净化处理等降低地表水污染改善河流水质的手段,把雨水变成可达标使用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冷却循环系统补水及地面冲洗用水,从而把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整治过的河道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水变活了,河变绿了,岸变美了,附近居民见到现代“治水人”,常会竖起大拇指感慨一番。在顾桥港,一位大叔冲着刚安装完设备爬上岸的施工人员感叹:“你们做了件好事,功德无量啊!”在五河口沿岸居住了40多年的陈老伯说;“以前大家都在河里洗菜,后来水黑了、臭了,连衣服也不敢洗。可经过治理,现在河水不黑也不臭,比前几年好很多了,还经常看到白鹭、野鸭在河边飞来飞去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