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穿越海洋的,除了古船,还有香料槟榔篇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病是什么病 http://pf.39.net/bdfyy/bdfzd/190721/7320797.html

祝您年诸事顺利!

过年吃多了,嚼个槟榔消食一下。

(*^__^*)

在泉州开元寺内,一艘宋代古船正静卧在“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中,泉州湾宋代古船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由海外返程且已出土的唯一一艘古代海船。

泉州湾宋代海船

不管是在海外贸易史还是古代船舶史上,泉州湾宋代古船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坐标。这艘古船与船舱内出土的香料、木牌签、陶瓷器、象棋子等随船物品,为我们重现了七百年前宋船航行的商贸历史与生活图景。

┃NO.1七百多年前的槟榔长啥样?┃

在泉州湾宋代海船上,在第三、六、九、十一、十二等舱出土了51粒槟榔,其中完整的有17粒,残缺的11粒,还有23块碎片。

这些槟榔在出土时呈黑色,最大的直径2.5厘米,最小的直径1.8厘米,其中仅有一粒是附有外层的“大腹皮”,这些应该是船员从东南亚等国家运载留存下来的。

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的槟榔

┃NO.2啥是槟榔?┃

槟榔,又称槟榔子、槟楠、大腹子、橄榄子等,果核如橄榄,味辣,可入药,主要分布在中非及东南亚,我国东南沿海也有引种,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上福建与广东也多有种植食用。

槟榔树

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就写到∶“真槟榔来自舶上,今交广生者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为槟榔。或云∶槟榔难得真者,今贾人所货者,皆是大腹槟榔也,与槟榔相似,但茎、叶、干小异尔,连皮收之。”

槟榔树上的果实

每年8-11月,在槟榔果实完全成熟之前即可予以采收,然后去皮煮沸,烘12小时即得榔干。如切成薄片晒乾,干后则呈深褐色或黑色。

槟榔味苦、辛,性温,具有消积、化痰、疗疟、杀虫、利尿、强齿等功效,可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等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槟榔富含槟榔碱等生物碱,具有强大的驱绦虫作用,对姜片虫、蛲虫等均有很好麻痹作用。

槟榔片

┃NO.3古人对槟榔形态及食用的认知┃

早在晋代《南方草木状》中,人们对于槟榔树的形态,以及如何食槟榔已做了描述:

“槟榔,树高十余丈,皮似青桐,节如桂竹,下本不大,上枝不小,调直亭亭,千万若一,森秀无柯。端顶有叶,叶似甘蕉,条派(脉)开破,仰望眇眇,如插丛蕉于竹杪;风至独动,似举羽扇之扫天。叶下系数房,房缀数十实,实大如桃李,天生棘重累其下,所以御卫其实也。味苦涩。剖其皮,鬻其肤,熟如贯之,坚如干枣,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则滑美,下气消谷。出林邑。彼人以为贵,婚族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

这段文字值得我们注意的还在于当时人们已经将槟榔作为待客必要的礼仪之一。

槟榔果

┃NO.4闽广地区喜食槟榔的缘起与原因┃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云:“福建下四州与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唯以槟榔为礼。”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还提到:“凡食槟榔必以蒌叶为佐,而以蚌灰为使,否则槟榔味涩不滑甘。”也就是说食槟榔必须用蒌叶、蚌灰伴食,其味才会滑甘。

槟榔食用准备

关于闽广人为何喜食槟榔,前人已多有论述,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就曾提到“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的四大功效,而吴兴人章杰在《瘴说》一文中也赞道:

“岭表之俗,多食槟榔,日至十数。夫瘴疠之作,率因饮食过度,气痞积结,而槟榔最能下气消食去痰,故人狃于近利,而暗于远患也。夫峤南地热,四时出汗,人多*瘠,食之则脏器疏泄,一旦病瘴,不敢发散攻下,岂尽气候所致,槟榔盖亦为患,殆未思尔。又东阳卢和云∶闽广人常服槟榔,云能祛瘴。”

槟榔干

┃NO.5明代以降潮州的槟榔食俗与歌谣┃

由于槟榔的特殊功效,古代潮州食用槟榔比喝茶还要普遍。嘉靖《潮州府志》也载:“潮界八闽,气候视岭表差异。春正二月多冱,冬或衣葛,喜食槟榔,嫁娶以之为礼。”

清乾隆《潮州府志》称:“柑蔗蕉子,童叟俱嗜,荖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来往,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

槟榔的搭配吃法

清宋征璧《潮州竹枝词》云:“新插芭蕉一两丛,女墙多种木芙蓉。朱唇轻染胭脂色,爱嚼槟榔玉齿红”。

此外,民间歌谣中对于食用槟榔的习俗,也有生动的吟唱:“望见东畔一点红,嫁仔嫁给落铺人。脚踏铺窗食白米,嘴含槟榔齿脚红。门脚一丛桃,嫁女嫁给铺头哥。脚踏铺头三餐饱,齿脚红红嚼槟榔。”

包好的槟榔

近代以来,潮人食用槟榔之俗逐渐转衰,改以橄榄代替。不过在婚宴及春节期间,主人捧出橄榄敬客,则将“吃橄榄”说成“食槟榔”,或可作为这一食俗的延续。

撰文:默堂菌编辑:段友鱼

参考文献:

1.(唐)刘恂等著,鲁迅、杨伟群点校:《历代岭南笔记八种》,广东人民出版社,年。

2.(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中华书局,年。

3.(清)屈大均撰:《广东新语》,中华书局,年。

4.(宋)罗大经撰:《鹤林玉露》,中华书局,年。

5.(明)郭春震纂修.嘉靖潮州府志[Z].古瀛志乘丛编本,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年。

6.(清)周硕勋纂修.乾隆潮州府志[Z].古瀛志乘丛编本,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年。

7.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海洋出版社,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