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湿疹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50598.html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的这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秋。当时*坛上发生了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诗人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谪。元和十年,柳宗元等被召回京师,后再度被贬,柳宗元被改谪柳州刺史。此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被贬为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也就是这首诗题目中提到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的这首诗就是写给他们的。
经历多年贬谪生活的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他到达柳州后登上柳州城楼,在百感交集之中写下了这一诗作。
由于诗人沉浸于*治失意、友人离散的苦闷心境之中。因此全诗首联就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的惆怅苦闷。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中的“大荒”一词意为空旷阔大的野外,一方面扣合前面的“高楼”,真实地写出了登高望远所见之景。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柳州作为贬谪边地的偏僻荒凉,隐隐流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怅惘。“海天愁思正茫茫”将广袤无垠的海天与无尽的愁思联系起来,共同以“茫茫”一词加以修饰,在景与情的水乳交融中展现出诗人深沉无尽的愁思。
首句描写的是登楼眺望所见的远景,颔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则从近景的层次,描写了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的景象。然而,诗人在这里描写的,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屈原在《离骚》中曾经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可见芙蓉与薜荔在传统文化中都象征着高洁美好的人格。联系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不难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诗人对自己和友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进而遭受残酷*治打击的无限愁苦。
颔联由登楼所见之近景联想到自己与友人遭受的无情打击。颈联承接颔联的内容,联想一同遭受贬谪的友人们如今应在何方。随着这样的联想,颈联的描写内容也就自然回到了远景描写上。“岭树重遮千里目”以“千里目”描写出了诗人极目远眺的情态,实为表现诗人对友人的记挂。“江流曲似九回肠”则以“九回肠”点出了诗人的无尽哀愁。颈联抒情,将景的描写与情的抒发自然融为一体,彼此不分,耐人品读。
诗歌的前三联主要表现诗人在遭受*治打击后的苦闷以及对一同遭难的友人的思念。尾联承接前三联,自然想到要互相通信,然而即使同被流放到百越等偏远蛮荒之地,但因为地理的偏僻闭塞和交通的落后,音信难通,这就使得诗人内心的沉痛又进一步加深。在“共来”与“犹自”形成的转折之中,浸润了诗人无限的怅惋,值得细细体会。
柳宗元和刘禹锡青年时代就相识,并且在同年中举,随后在御史台共事。一起参加永贞革新遭贬后,两人始终保持书信往来,同病相怜,同喜同悲。在柳宗元死后,刘禹锡为柳宗元抚养子嗣,两人可谓不离不弃,情深义重。
元和十年正月,朝廷召八司马等人进京。这一诏令使得此前已经贬居十年,对未来早已心灰意冷的柳宗元的心中又浮起了希望。当年二月,柳宗元经过一番跋涉回到了长安。
然而,回京不久,柳宗元的命运又发生了陡然逆转。这年三月,刘禹锡邀请柳宗元等人去京城玄都观赏花。刘禹锡触景生情,作了一首《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的后两句实际上暗中讥讽了那些靠排挤自己得到提拔的朝臣,说那些新贵就像眼前满园新栽的桃花一样,不值一顾。这首“语涉讥刺”的诗激怒了宪宗和旧派朝臣,在京城又引起了一场*治风波。
八司马随即又被贬放到边远的不毛之地:韩泰为漳州刺史,柳宗元为柳州刺史,韩晔为汀州刺史,陈谏为封州刺史。由于刘禹锡的观花诗是使柳宗元等人再次被贬出京城的导火索,他也因此被贬谪到最为偏远的播州。播州在今天的贵州遵义,在唐代是个人口不足五百户的小州,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北方人居住。刘禹锡家中尚有八十岁的老母亲,如果老母亲与刘禹锡同去播州恐怕凶多吉少,如果刘禹锡只身前往也必然成为母子永别。面对此情此景,柳宗元不顾个人得失,毅然向朝廷上书要求与刘禹锡交换贬所,代替刘禹锡去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播州,他说:“播非人所居,而梦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危难之时才见朋友真情,此事足显柳宗元为人的高风亮节与待友的情深义重。好在这时御史中丞裴度伸出援手,刘禹锡才被改贬去连州做刺史,而柳宗元情深义重的故事则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