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你爱写格律诗和宋词吗?请问怎样写才算得上一首好诗词?
平台上诗词爱好者很多,写近体诗和宋词的人,大多爱堆砌华丽词藻而忽视了意境,也有许多诗作连基本近体诗的常识都没有,却有许多人赞赏,您认为正常吗?
为什么很多人给烂诗点赞?
没有近体诗常识或者堆积古词忽视意境的作品,却被很多人赞赏,这正不正常?
这太正常了。
不懂足球越位规则的人,看到越位的球进了,能不能喝彩?当然可以。
球员知道,裁判知道,很多懂规则的观众知道,但是不知道详细规则的人是更大多数。他们只看球进了没,进得是否漂亮,争论越位与否是专业人士的事情。
和足球详细规则一样,格律诗、宋词的规则也是只有少部分人(相对而言)才清楚。
当我们在街边踢球的时候,有些规则就没那么严谨,大家开心娱乐,只要不过分,喝彩的人大把——这和在平台上晒自己的作品如出一辙,又不是参加格律大赛,有什么不可以的?就算出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很多人写得确实还可以。
如果是参加国际大赛,面对专业裁判,这些踢野球不守规则的分分钟罚下场。
所以这个事情,你得看你的观众是谁。
观众是专业的,你越位进球,就会被喝倒彩并且举报,被裁判看见了还可能吃牌罚球。
观众是业余的,你就踢出少林足球里面的扳手、锤子来,也只会看得眉飞色舞,还会因为没有规则的限制显得特别爽气过瘾。
爽气了,赞赏一下怎么了,用得着你来管?
你如果不想和他们一样,那就离开这个圈子,不要试着在这种自娱自乐的圈子当先知,指点这个,指点那个,让人看着烦。
因为这不像《黑客帝国》,尼奥是为了解放人类自由而奋斗,所以是崇高的先行者。而格律诗规则在现在的文艺生活中只是一种小众爱好,并非人类生存必要,所以啰里啰嗦的说教,反而让人讨厌。
即使是尼奥,不也被自甘于享受母体麻木感官生活的队友给出卖了吗?
很多人,就是愿意沉迷于自我感觉之中,你去唤醒他最终只能得到他的厌恶——不管你的目的多么崇高。
人家连自由都可以不要,还要听你为了几首诗的出律而唠叨吗?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要试图做这种幼稚的事情。
我回答朋友们的诗作求问,都是很小心,一再确认是愿意学习并能接受批评的心态,我才会说上两句,还比较婉转——你知道他是真心求问还是变着法儿来听表扬的?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混圈子的原因,不是看不上,也不是混不进去,是真没意思——除了有真金白银,哪里值得浪费口水。年轻的时候说话太直,惹到了不少傻A,争来争去发现浪费了时间精力之后,不但一无所得,还将自己的智商和情感降到了相当于傻A的层次。
算了几次细账之后,我就觉悟了。
有人真心求问,只要我知道的,知无不言,因为他可能成为我们在诗词之上的同路人。但是也不再言无不尽——因为个人习惯是专挑毛病,我都是说问题——那些发了作品之后我没有回复的,基本上都是没什么大毛病,至于诗作的内容、意境,你不附带创作手记,我也无法凭空想象,所以就只好不做评论。
怎样写才一首好格律诗词?
那不简单吗?既然把自己定位于格律诗写作者,首先第一点是自然学习格律。
学习格律
平仄格律说起来好像是当代诗歌创作者的拦路虎,是诗意表达的镣铐。
其实这些人都是一些不愿意学习就畏之如虎的角色。
平仄格律只是帮助近体诗快速规避音病的一些基本规则。我们要想真正学好古诗词创作,即便不写近体诗,同样需要学好平仄知识。
因为平仄格律是在中国古诗之上提炼出来的最简单、最快速避免产生音病(饶舌、打嘴)的一套规律,虽然是不完全归纳,却是最底层的正确关系。
也就是说,不守平仄,不一定诗不好听。
但是守了平仄,这诗一定高低有致,通顺清朗。
这就叫做不完全归纳。
有了这个知识保底,也就是说学会了平仄格律之后,至于是否使用,何时使用,都是创作者个人的事情。即使我一辈子都不写近体诗,对平仄知识的了解同样能保证我在创作古体诗词时的音韵正常搭配。
当然了,很多人不会去了解这些的。
要写好近体诗词的第一点必须是学习好平仄格律。
这是一个定义,遵守平仄格律的我们才称之为近体诗。
就好像你得有个人样,我们才能称之为人。而近体诗是个什么样子呢?必须学习好平仄格律才能了解。
我们称人为人,那么人的特征是不是做人的镣铐?
扯淡嘛。
平仄格律对于有文言文基础的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难。
为什么现在少有人学,是因为这套东西现在没有实际意义,你随便胡诌几句就有人给你点赞了,还费那劳什子劲学规矩干嘛?
这种思路是正常的,因为诗歌本身就是无用之学,而格律诗是无用中的高级无用。
为什么很多人尝试了解,却觉得很难?
第一是没碰到好老师,大多像我这样的半吊子水平,有人问,来回答。第二呢,还是参考第一条,任何无用之学都是难学的,除非真的是兴趣爱好所在。
在学习格律的同时,我们要大量阅读前人作品。
大量阅读
这里的前人作品,当然主要是指古人作品,现代人的仿古诗也可以看,而且如果是真格律诗作者,往往格律的讲究比古人更甚,思路更加清晰。
因为对古人,特别是初唐盛唐的诗歌高手来说,格律还是将成未成,很多作品出律是可以理解的。晚唐之后,格律诗就很少出律了——注意并不是不写古体诗了,格律产生之后,古体诗和格律诗一直齐头并进,并没有谁取代谁。
也就是说,格律摆在那里,用与不用,各随心愿,并没有谁要把你的诗意用镣铐捆住。
那些号称被镣铐捆住的人,大多写古体诗也写不出什么好玩意来。
水平不够就要找借口,这是天下人的基本特色,所以也没什么奇怪的。
我们阅读古人作品,第一是学习格律运用的正常变化。我们可以在前人作品中,通过平仄变化来理解前辈高手的创作技巧,如前几天写了篇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他对格律的精妙运用就可以指点我们后来者的创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上千年的格律诗、古体诗都是我们创作的老师。
第二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诗人的情感安排铺陈,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容、意境了。格律因为实在简单,所以古人并不以格律取诗,即使到今天,我们也不能说格律诗就是好诗。
好诗是好在内容意境。内容意境好的格律诗,就是好格律诗,内容意境好的古体诗,同样是好诗。
大量阅读,最终目的是在情感表达上学习前人,而格律只是情感表达上文字方面的一部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创作交流
诗歌是个人情感抒发,但是诗歌归根结底是一种韵文,而语言文字的根本作用是与人交流。
诗歌是通过有节奏的韵文方式来传达个人比较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发动共鸣。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有人点赞?
因为这证明我的作品被人读懂了,产生共鸣了,读者表示认同了。
所以诗虽为心声,但是要想提高,必须要拿出来交流才行。
对于夸奖,泰然处之。对于批评则要认真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回到前面说的,你得看你的观众是谁。
要想真正进步,需要自身圈子的不断上升,不能老是沉迷于夸夸圈子。
一时的心神愉悦,无法让你对自身作品作出准确判断。只有批评才能使人进步,但是也只有批评的人水平足够,才能找到你作品中的真正问题。
观众水平不够,永远不会发现你的毛病。
那我们的诗歌水平提升,就会非常艰难。
当然你若沉迷于这种享受,诗作水平也就永远局限在这个层面。
注意,这个层面不代表你的作品不好,只不过就不会再有突破发生。
了解艺术家、文艺工作者的人,就会知道瓶颈无法突破的痛苦。
沉溺于表扬的人是糊涂人,而那些寻求突破的人是清醒的人。
可怕的是人一旦清醒,就回不去那种糊涂局面,因为能够清醒认识到那些夸奖、互赞虽然未必包藏祸心,但是绝对无法帮助自己实现水平层次的突破。
所以我们才认为出卖尼奥的人是叛徒——其实他不过是想回到糊涂中去。
人一旦有了追求,就不会、也不应该再沉溺于那种低端的舒适场合。
这个就叫做“难得糊涂”。
总而言之,想要写好诗(包括格律诗)只有这三步:
学好格律,大量阅读,创作交流。
再说一遍,诗怎么样,取决于读者怎么样。
你的诗好不好,观众说了算。所以要想不断更好,观众如果不跟着水平提高,那么就换一批观众吧。
多大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