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赏读纳兰性德的男儿心气芙蓉湖上芙蓉花,秋 [复制链接]

1#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1.html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燕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无别恨横胸臆。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芙蓉湖上芙蓉花,秋风未落如朝霞。

君如载酒需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纳兰性德《送荪友》节录#纳兰性德#

我们都喜欢纳兰性德悱恻缠绵的情诗,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多情羸弱的贵族公子。自从乾隆定调写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在确定曹雪芹和曹家故事是红楼梦的蓝本之前,很多人都概念化的认为,纳兰性德就是宝玉的原型,那个在脂粉堆里长大,悱恻缠绵,因爱而抑郁的公子。

很多人评价纳兰性德的词,纤柔有余而阳刚不足,虽然清丽深情,究竟类闺阁笔调。但这是因为纳兰性德的爱情和伤情诗实在脍炙人口。几乎人人都会说几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情到多情情转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但是就像一个人情歌唱的好的,未必是真懦弱,男旦演得倾国倾城的,往往是烈血男儿,比如梅兰芳,比如程砚秋。

纳兰性德词作虽然大部分是性灵忧伤纯情,但也不乏”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里,牧马频来去“这样的开阔。而纳兰性德是多面的,他的诗和词却是不同的风格。虽然诗作流传下来的少,但诗却是有别于词的。往往典雅,含蓄,正式,而且雍容。这可以从他不多的应制诗,酬唱诗,风景诗,看到真正阳光下贵公子的姿态。

如果说纳兰性德的词是他的夜色和月色,那么纳兰性德的诗则是他的日光与雄气的一面。那么这一首《送荪友》,则让我们看到另一面的纳兰性德。

康熙24年四月,严绳孙辞官回乡。此年他62岁。

康熙24年五月30日,纳兰性德病逝。此年31岁。

这首诗是写在严绳孙回乡之后,纳兰性德病死前的一月间。这中间还有另外几首词,述说离别和相思,也就是说这人生的最后一个月,纳兰性德是沉浸在故人离开的伤怀里,而这些诗词都可以看作纳兰性德的遗言。

“人生何如不相识,君老江南我塞北。

何如相逢不相合,更与别恨横胸臆。”

我们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7年之前妻子的亡故,满怀悲伤的纳兰性德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是一个重情的人,这不是修炼,这是天性。当初和妻子结婚时,高朋满座,这里就有师友严绳孙。纳兰性德的确有过贾宝玉一样的温柔富贵,在十九二十岁的年龄拥有如花美眷,良师益友。

但好景不长,短短三年,妻子离开人世。纳兰性德陷入了悲恸。青春还没有过完,失去了身边最贴心柔软的人,他失去了底气。

严绳孙是他的朋友亦是老师,这个大他31岁的男人,生于明末,21岁时明朝灭亡。他满腹的才学无言对着新的江山,他拒绝了任何一次科举考试。但是他却在52岁那年,认识了纳兰性德。这个率真而谦虚的贵族子弟,是哪点打动了他?是像自己的少年,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隐藏的志气,忽然被这个诚恳的少年激发?

而纳兰性德对严绳孙也特别的有亲切感,虽然有着礼仪上的必须,纳兰性德只能称呼他做朋友,但是这种因为年龄而带来的濡慕和依赖,不是朋友二字可以尽言的。至少纳兰性德在失去妻子的岁月里,是这些长辈包括严绳孙爱惜他。

在相处的岁月里,以诗文为纽带,确信纳兰性德不是卖友之辈,严绳孙才愿意把自己所经历的,告诉纳兰吧。他年轻的报国梦想,他看到的残酷的战争,他所见到的新朝的现实。对于无意在新朝为官的他,为什么接受了新朝的官职,很大原因是,他答应纳兰性德留在京城里。

这是纳兰性德不多的安慰。和这些旧朝过来的文人相处,纳兰有一种归宿感。如果对历史的无知,纳兰性德或者更有勇气面对人生,但是正是这些朋友的存在,他的视野和心灵获得了巨大的扩展,他至少暂时能够摆脱妻子离开的那种无以名状的倾颓。他或者更愿意活成朋友期待的样子,成就他们无法成就的壮烈情怀。

纳兰性德从仕途上来讲,已经是康熙皇帝能给的极致。几年就升为一等侍卫,天子近臣,假以时日,必有重用。但显然这种重用离纳兰性德的期望是有距离的。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不可能主*一方,或者担纲重要的事务,这是年龄和资历所欠缺造成的。纳兰性德也做了无数次假设和推演,或者他这一生,并不能如愿大用。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贵族利益的王朝。

而进入皇宫做起居官的严绳孙更有历史的冷眼。他辞官的重要原因,一是年龄偏大,已经62了,另一方面,窥斑见豹,他以布衣之眼看到的新朝,并非有新气象,只是再次亲身印证。

他和纳兰性德的道别很有悲剧画面。他在纳兰性德去世后回忆”人辞容若时,坐无余人,想与叙平生之聚散,究人事之始终,语有所及,怆然伤怀。“这短短的回忆,其实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人事之始终,究竟是指的什么呢?他决意求去,肯定有说服纳兰的理由,或者谈到了纳兰家的未来,以及整个王朝的走向。

“留君不住我心苦,横门骊歌泪如雨。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树桃花半萎泥。

江流浩渺江月堕,此时君亦应思我。

我今落拓何所止,一事无成已如此。”

纳兰性德这几句简直如哀如血。他没有能挽留住严绳孙。以纳兰性德的家世,他应该是能够解决严绳孙在京城居住的问题,甚至包括他的家眷。七年相处,纳兰性德能够忍受北方的寒冷,深入塞外,除了公事的必须,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像自己的亲人等在京城里,让他有时候清醒却无力的心有一个真正的归宿。比如和严绳孙讨论历史,触及历史之外的现实。

纳兰何以说自己落拓,一事与成已如此?或者他知道自己背负严绳孙的期望,而严绳孙先他已经绝望?说好江湖同进退,纳兰性德是认真的。

“天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

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

忽忆去年风月夜,与君展卷论王霸。”

我们平常很难看到纳兰性德的另一面,但是严绳孙和纳兰性德是互相知道的。纳兰性德和严绳孙内心都有英雄气,就在去年康熙17年秋天,康熙朝平定了吴三桂的叛乱,战争正好在湖南荆江上。两个人拿着地图讨论战事。这中间怎么讨论的无法得知。两个人慷慨兴奋,纳兰性德说,我也愿意上沙场,求个淋漓痛快,你我都不是苟且之辈啊!

这个中间很有意思。到底谈了些什么并不清楚,但绝对敏感。可以感觉到两个人都意气风发。但是实际上纳兰性德和严绳孙都无有上战场的机会。纳兰性德在康熙身边,得到的战报多,他大约也没瞒着严绳孙,而严绳孙肯定有独到的见解。

但是仅仅一个冬天,严绳孙就告老还乡。而纳兰性德瞬间失去了支撑热血的朋友。或者在纳兰心里,他想等到自己真的有权柄,重用知己严绳孙。但严绳孙因为哪些事,不做朝廷的官,留在纳兰身边也行,他为什么忽然撤呢?

这撤对于纳兰来讲无疑是另一种打击。这是他内心的知己加亲人呀,他再一次陷入了离别的创伤,上一次是妻子,这一次是他内心依靠的知己。

“君今偃仰九龙间,吾欲从兹事耕稼。

君如载酒须尽醉,醉来不复思天涯。”

严绳孙回到家乡,去继续完成隐士梦。那一片泽国的芙蓉花开,是严绳孙的晚景也是他一生人品的高洁。纳兰性德在京城里想象,他的朋友回到山水之间,或者这是他最好的归宿。

但是纳兰性德自己呢?

其实没有耕稼给他。他的路已经注定,呆在皇帝身边,谨小慎微,然后步步高升。只是妻子和最依赖的人都走了。他的雄心蓦然泄气。

一个月间,他写了至少五首诗词,快马加鞭送给严绳孙。是在哪天的晚上他忽然被孤独和悲哀击中了身体?

至少严绳孙接到所有的诗时,纳兰性德已经闭上了眼睛。

也许这个时候,严绳孙才意识到这个孩子和朋友的真,是在用生命回报知己。只是他要的暖,如此卑微,一一别过。严绳孙会不会后悔自己的决定?伯仁死了,子期死了。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