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佛王维万古江山一壶酒,千年岁月两行诗 [复制链接]

1#

风流才子的那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你还熟悉吗?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诗人王维的杰作。

如若不是王维,唐诗的浩荡卷帙恐怕会淡然许多,就这淡然的一笔,勾勒出唐朝的绿水青山,点然出心向菩提的禅境,表现出隐世幽独的诗情画意。

一、你越矫情,失去的越多

新科状元王维,本应有个大好未来,但却因为犯了统治者的忌讳,盛怒之下被贬去了地方。

年轻气盛的王维,虽然内心愤懑,但却立马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紧接着便有声有色地处理起*务,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场锻炼。

因此就在好友孟浩然落榜时,王维安慰他说,科举那么辛苦,哪有归隐山林来得快活?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但令王维没想到的是,他这一被贬就是十多年,没换地方。心灵无限失落:原来朝廷已经将我遗忘。

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王维的父亲早亡,步入中年,他必须承担应尽的家庭责任。那个“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少年王维已经成熟了,他变得不再恃才傲物。在求见丞相张说时,他表示自己愿意接受任何工作,希望能被大人提携:“尝从大夫后,何惜隶人余。”

直到恩师张九龄重任宰相之后,王维才被提拔在朝廷为官。人生在世,总有年轻气盛的时候,觉得自己不可一世,等到历经酸甜苦辣之后,才发现:人不是靠那股心气活着,而是凭心态活着,所以,人越矫情,越容易失去。

二、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王维,唐朝诗坛第一美男子。唐《集异记》中曾有:“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他集颜值与才华于一身,据说当时的玉真公主都曾是他的铁粉。

然王维却在妻子死后,终不再娶,素衣蔬食的他,最终成为一枚安静的美男子,正所谓:水有源头,树有根,安静也有原因,不是吗?他也有难以启齿的过往。

造化弄人,他的诗作常为人们争相吟诵的爆款文案,年纪轻轻就状元及第,可他的开挂人生却不曾一帆风顺。仕途不得意也就算了,安史之乱还被俘,从此过上了半仕半隐的生活,还真是: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安静的美男子,就这样丢出一句: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他在静谧的夜品味着万物的缘起缘灭,把身心还给了自然……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一诗一味,茶品人生

茶和酒一样,都是唐诗里必备的角色,少了它,诗中的滋味也会随之减半。唐人的茶诗,提升了境界,变得豁然开朗,喝茶除了解渴、提神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唐朝·皎然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比如唐朝的著名诗僧皎然(谢清昼),将茶视为世间罕知的清高之物,看破世间烦恼,有时甚至不用说话,任香茗之气绕过眼,氤氲出来的那种恬淡“唯有丹丘得如此”。

王维也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佛说“世尊成道己,作是思维,离欲静寂,是为最胜”。王维正是在山水中品味出那种静、寂的妙谛,在山水中寻找空静的乐趣,在进退之间寻觅一处安放心灵的家园,放弃了亦官亦隐的生活,于是他的诗也充满着禅意。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的诗,读之微寒,却总会让人的感官为之震动,枝头的芙蓉花静静地开,悄悄地落,空寂的山涧既没有因它的绽放而赞美,也并未因它的凋零而感伤。对于王维来说,丧妻之痛,安史之乱,无一不是沉重的打击。

他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友张九龄被贬而感到沮丧,也为自己无人欣赏而感到遗憾,他总是抱着些许希望,从佛家于寂灭处寻涅槃而获得启发,回归终南别业听: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也许山水为他们带来的是,生命中微弱的律动,这微小的动感体悟,使他们纵在出入夹缝中粉身碎骨也再无遗憾……

涵香寄语

历代诗人参悟人生的人,又岂止王维一个?无论是“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的欧阳修,还是“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的苏舜钦,抑或是半僧半俗的贾岛,他们都只是将无法改变的命运,融入诗境,而这样的诗境就是他们的真实处境。

因为诗是古往今来文人失意时最好的慰藉,其中的禅意诗境能够让他们的孤寂得到解脱,即使无人欣赏,他们也能在官与隐中,保持自己的信仰,纵使处在庙堂之上,心亦可清如明镜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