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霜降 [复制链接]

1#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经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只有芙蓉独自芳"。

养生知识

这种动态平衡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不外乎有二点。其一,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平衡;其二,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而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我国古代的五行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在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生克制化”关系,由此维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人体生理的协调平衡。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

1、起居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大,要注意增添衣服,特别是脚部和胃部保暖,做好御寒准备,防止感冒。晾晒比较厚的衣服被子。御寒的衣服要逐渐增加。

2、防病

霜降为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高发期。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等,都有助于我们预防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3、饮食

补冬不如补霜降。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意思是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作用,秋天的食补中,肥硕的鸭和鲜香的羊肉是必不可少的,煲汤还要加上*参、当归、熟地和*芪四味中药,大有益处。

4、运动

秋高气爽时,运动量可以适当增大。每次运动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注意动静的合理安排,不可多度劳累。

老年人: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物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形寒饮冷则伤肺,呼吸系统最怕冷,所以说此节气的养生及饮食重点以御寒和吃些御寒食品为主。心血管系统也是,肌肉遇冷则收缩,连带着血管也收缩,末梢的供血量减少了,本来就循环不良的地方开始容易感到疼痛。所以饮食上更要注意,多吃些温热的食品,少吃些寒凉的食品。

七律霜降

寒潮不断漏天灰,密布乌云天欲摧。

念旧纷纷花洒落,思归倦倦鸟飞回。

木犀浮影思明月,丝菊飘零梦刺槐。

最恨降霜多恣意,无情折叶玉琼杯。

自注:太阳*经度时为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是说到了霜降,*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一片银色世界。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初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落;三候蛰虫咸俯。”即先是豺狼将捕获的猎物藏起来备食;接着树木杂草叶枯而落;进而蛰虫也要准备进入冬眠了。这时候农家是秋收扫尾,秋菜的田间管理和反季节蔬菜地栽培。众生则进入适时养生,平安健康地度过季节转换。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