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花中花协会长江泽慧为你 [复制链接]

1#

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开幕的第二天,以“花开中国梦·花惠新生活”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崇明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卉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中国花卉文化、花卉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特殊意义。

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在论坛主旨报告中说,花卉是自然界的精灵,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装点祖国大好河山、为人类美化生活等功能。“中国花文化是华夏五千年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与花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精神成果与集体人格,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

傲霜迎雪的松、竹、梅,是“岁寒三友”;梅、兰、竹、菊,是“四君子”;牡丹有富丽堂皇、国色天香之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总让人联想到清白、纯洁;“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中国人习惯用花卉来隐喻情感和精神品质。

明代《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绘:“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阶砌,金莲冉冉池塘;芍药芳姿少比,石榴丽质无双;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在中国人眼中,花卉不是没有意念的自然之物,而象征着坚韧不拔、自由独立、健康快乐等人类的品格、精神、情感、愿望。”江泽慧说。

中国花文化的发展,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息息相关。花卉在中国传统民俗中举足轻重,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用艾叶辟邪、七夕节以凤仙花染指甲、中秋节赏桂花、重阳节插茱萸赏菊、春节以年宵花迎新,我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伴随着时令花卉的身影,花卉是人们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中国国土广袤、幅员辽阔,横跨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为植物提供了繁育空间,造就了丰富的花卉资源,中国有世界上最长久的花卉栽培历史。《周礼·天官·太宰》中的“园圃,毓草木”,描述了西周时期人民在园圃中培育花木的行为。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碳化的稻谷、花卉等植物遗存,说明距今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欣赏、品鉴花卉;在河南陕县出土的距今多年的仰韶文化彩陶上,就绘有五处花瓣组成的花朵纹饰,表明当时人们已将花卉作为装饰性图案的灵感来源。随着人们栽培花卉、欣赏花卉、将花卉元素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花文化的发展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

如今,原产中国的观赏植物种类已达余种,其中有很多中国特有的优良种类,牡丹、蔷薇、杜鹃、百合、丁香、翠菊、海棠等多种花卉对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现代月季的发源地;牡丹9个原种均原产中国;中国山茶属植物种类占世界的90%。欧洲人对中国花卉有着极高的评价:“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

江泽慧说,为了推广花文化,34年来,中国花卉协会积极组织举办世界性和全国性花事活动。自年创办中国花卉博览会,迄今已成功举办十届,集中展示了我国花卉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中国源远流长的花文化。此外,中国花卉协会专门设立了花文化分支机构,负责组织开展花文化研究和交流展示活动,还组织制作了《中国天生日花》年历,选择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花卉作为天的生日花。另外,截至目前,全国有3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区及台湾地区都确定了省(区、市)花,有个城市确立了市花。

目前,中国花卉协会正在推进编制《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年)》,明确了我国花卉产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和年的远景目标。“要以建设美丽中国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花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基本实现花卉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我国花文化软实力。”

来源:作者:茅冠隽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