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郊寒岛瘦一针见血,孟郊写一首小情诗, [复制链接]

1#

北宋大文豪在《祭柳子玉文》中说:

“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真是一针见血,评价简洁,而入木三分。

“郊寒岛瘦”,“郊”指孟郊,“岛”指贾岛。

他们两位都是唐朝诗人,二人的诗风也很相似,苏轼评价为“寒瘦”。

“寒瘦”是指诗风“简啬孤峭”,也就是他俩写诗格局狭隘、用词险怪、情绪穷愁、精神消极。

孟郊有一首情诗,叫《怨诗》: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是写一位女孩子与他的情郎说,我们两都把泪滴到水池里,看看谁的水池里的芙蓉花,今年先被泪水浸死。

这首诗,让人甚是恐怖。

首先,用芙蓉花的死亡来替自己的爱情作证,芙蓉何辜?

我们先看一看,芙蓉是什么?

据资料介绍,芙蓉有很多种,现在多是指水芙蓉和木芙蓉。木芙蓉是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而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芙蓉和莲花都是荷花的别名,荷花是他们的学名。

从诗中看来,应是指荷花,也就是常说的莲花。

莲花何其高洁、可爱。

一提莲花,人们自然会想到李白写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会想到北宋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中国文人心目中,莲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连残荷,唐代诗人李商隐都不忍捐弃,而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林黛玉就非常喜欢这句诗,嗔怪人们不懂得珍爱残荷。

但是孟郊竟然想要通过荷花的香消玉殒,来证明一个痴情失意女子的爱情,想法真的是很怪异。

这位女子的遭遇让人同情,她的真情也让人感怀,但是用另一美好事物的毁灭,来增加悲剧效果,是否有点残忍?况且荷花何辜?

其次,眼泪何等纯净之物,如何就变成*物?

我们先看几句诗中的眼泪: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再看几句词中的眼泪:

“啼鸟惊*,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无论是诗中的泪还是词中的泪,无不晶莹剔透、贮满缱绻深情。何曾见眼泪有*,滴入池中,竟然使美丽的荷花“红消香断”?

即使因满含怨恨,眼泪真的有*,但这种审美思想,也偏离主流太远。

从《诗经》开始,中国人就比较推崇“温柔敦厚”的情趣。

如《氓》,写一个弃妇,丈夫另有新欢也就罢了,被休回娘家还倍受嘲讽和挤兑。这位走投无路的妇女,在结尾也不过是说:“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并不怨天尤人,而是自我静思。这种含蓄厚道之美,才更让人思绪万千。

第三,标题用了“怨”字,已经表明对方情已转移,再发*誓又有何用?

标题中的一个“怨”字,就很清楚地说明一切了。这位女子为什么要与心上人比试呢,就是因为要说明自己爱对方更深,而对方已情淡意减。

对这样的男子,还心存幻想,以为他还会为自己而流相思之泪,是否有点傻得可笑?

汉代乐府民歌《上邪》,里面的誓词也很决绝,但前提是,女子希望与男子交往,表示永不变心,而并不是被男子抛弃后才发的大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火一样的激清,不是冰一样的怨情。

而孟郊的《怨诗》,却是冰一样的怨情。怨而发誓,又有何益?

孟郊清寒终身,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写情诗并不多见,但偶一见之,也让人惊心不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