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往往伴随着炎夏、酷暑等词语,是个光听名字都自带热烈buff的季节。
现下时节虽还没到酷暑,但已能明显感知到夏日特有的燥热。在这样一个动辄30度,穿什么都嫌热的季节里,如何穿得既时尚又清凉是个千古不变的课题。
现代夏日穿搭诀窍简单来说就是越少越好,大爷们主要仰仗背心大裤衩,小女生们则是齐齐换上短裙凉鞋,而这些都是咱们先辈玩剩下的。
在没有空调电扇续命的古代,靠合理穿搭来消暑简直就是生存必备技能。
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来好好讲讲古人的夏日穿搭。
古人的夏日透视装
许多人认为夏天穿得越少越凉快,比如吊带衫。其实不然。
从科学的角度说,只有在体表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时,皮肤才能向外散热。
当气温达到或超过人的体温时,由于体温与气温的温差小甚至为负,皮肤不但不能主动散热,反而还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体温上升,引发中暑。
因此炎热地带的人们,很多并不是短袖短裤,而是用长袖大袍遮盖全身,防止皮肤从外界吸收更多热量。
由此可见,少穿衣服并不一定会更凉快(敲黑板划重点),而古人多穿着宽大的夏衣长袍,当真是极为科学。
古人的夏衣虽长,却极轻薄极凉快。至于轻薄到什么程度呢?穿了6层还能见到肚脐(谁看了不得说一句好家伙)。
古人夏衣参考
我国文献中曾有过“锦衣五重”的记载,讲的是一个人穿了5层纱衣,还能看到他胸口的黑痣。西汉辛追墓出土的素纱蝉衣更是以轻薄闻名世界。
当然,薄如蝉翼的纱衣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穿得起。在先秦时期,纱衣、丝绸是王公贵族这等富裕阶层的专享,而平民百姓多靠价格更亲民的葛布来度夏。
葛布也称为夏布,葛布的原材料是植物葛的茎纤维。用这种纤维制成的布料质地细薄,穿在身上轻薄飘逸。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端午日赐衣》中描写过葛布的清凉:“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翻译过来就是:端午佳节,皇上赏赐香罗衣。它是用细葛制成,洁白如雪,柔软细腻。酷暑时节穿来真是凉快。我当真欢喜,忍不住想给皇上比个心。」
除了葛布,许多丝、棉、麻等天然纤维织成的面料都适合在夏日穿着。比如,以苎麻制成的夏布;芭蕉皮织成的蕉纱;竹皮、木芙蓉皮纤维织成的竹布、慕容纱等。
古人的夏日时尚
夏衣的科学散热和健康舒适都有了,时尚性感也必是不会缺席。
唐朝时期,“袒胸装”深受女子喜爱。唐代风流文人诗里的“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描写的就是着装性感前卫的唐代美女。
唐高宗为此还颁布了一条禁露令,然而似乎并没有什么用(谁也别想拦着本宫凉快,皇帝也不行)
除了穿着方式性感前卫,衣料颜色也透露着十足的时尚。
古代女子在选择夏衣的标准上,依旧追求明媚妖娆,用大红色称得肤若凝脂。时尚鲜艳的颜色也是古人的科学防晒小贴士。
研究表明,紫外线是最远离红色光谱的射线,也是造成皮肤光老化和各种色斑最重要的诱因。
浅色服装可以反射部分紫外线,在短期内保持凉快。但它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差,时间一长反而温度更高。
红色比其他颜色的光波长,能够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时,穿红色衣服不但更凉快还更防晒。
浮光慢慢,夏日悠长。在光与影,颜与色中,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有哪些集防晒与美艳与一体的夏日性感穿搭。
红颜旧
《捻云妆》《杏花微雨》
南北朝诗人徐陵曾书:“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念情无歇。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以赞美女子千娇百媚。
夏日的一抹红,似傍晚时分的晚霞般绚丽。在拥有此无双美色的同时,也为穿着它的人带来些许凉意。
彩凤飞
《骊宫乐舞》《明月珰》
“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橙黄靓丽如晨霞,在行走坐卧之间流光溢彩。云卷云舒间,彩凤戏清风,好不美丽清凉。
粉凝香
《繁华三千》《艳露凝香》
“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粉色是少女最爱的颜色,温柔又软糯。带着江南的温柔语调,软到了心坎里。
仿佛走在雨后微湿的石子路上,偶遇一位卖花娘笑问:“姑娘,买支花吗?今生戴花,来世漂亮。”
青山黛
《墨染》《仙乐猜想》
“芳姿谪下佛宫来。疑是东方世界。黛绿旋闻香发,桃红新晕芳腮。”
青黛色一直是古人的心头爱,远远一望如雾如烟。身着青黛色夏装,仿佛仙山下凡的仙子,清新高贵。
皎月白
《绣面芙蓉》《玉冰清》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
白色是个自带仙气的词,传说中的仙侠大多身着一袭白衣。虽然白色并不防晒,但是炎炎夏日里看上一眼这无暇的颜色,也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中,倍感清凉。
在没有空调电扇的盛夏,古人可甜可御的夏日穿搭当真是实用派艺术!
1.吴军《古人夏季穿衣讲究轻薄透》
2.绿色视野《夏季什么颜色衣服最防晒》
3.文苑《夏天穿什么衣服最防晒》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