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学鉴赏古诗比较鉴赏六大设题考查视角,看 [复制链接]

1#

古诗比较鉴赏六大设题考查视角

诗歌比较鉴赏,是将两首或一组相近或相反的诗词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对比着,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尺度对其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赏析。这类题阅读量较大,需要考生捕捉的信息较多,综合检测性较强,倡导“个性化阅读”,鼓励考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答案多元,开放度大。一、从比较意象审美意义的角度设题考查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审美概念,也是诗歌意境、情思、风格的依托。只有理解了诗词的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解读诗歌。
  在这世间蔓延滋生的“烦恼”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关紧要的事,二是无能为力的事。
  不要等每一盏灯都熄灭,才期盼光明。
  解答意象比较鉴赏题,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通过阅读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爱国志士的象征。范成大《窗前木芙蓉》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之人的形象。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本文由毕业论文网
  二、从比较意境营造的角度设题考查
  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而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因此,比较诗歌的意境的营造便成了一个常见考点。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问题: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解析:“优美”和“壮美”一字之差,内涵有异。前者侧重优雅、清逸,后者侧重壮丽。刘诗展现的“浅深山色高低树”,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它空灵清逸,萧疏淡远,绰约多姿,引人悠远的联想。苏诗写特定情境下望湖楼的所见晚景,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湖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不料,这场雨来去匆匆,雨收云散,湖面浩阔如海,一望如碧,天空不时闪出电光,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属典型的壮丽景象。
  参考答案: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三、从比较思想感情异同的角度设题考查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感情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它是诗歌的生命。古人云:诗言志。然而,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他们的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也不同,同时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无病呻吟,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鉴赏诗词时就要善于从字里行间找出能传达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问题: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两处诗句的不同情感。读诗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做到知人论世,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范成大此词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可谓独具匠心。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归于平淡。其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而范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范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补充与发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