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黛玉的芙蓉花签究竟出自哪里 [复制链接]

1#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正值宝玉寿辰,群芳晚上在怡红院悄开夜宴,提出占花名以行酒令,至黛玉掣签时:“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关于这句诗的出处,很多文章认为出自欧阳修《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并揪住这句诗大书特书,认为此句影射黛玉像王昭君一样迫不得已远嫁异国和亲。甚至联系到黛玉所作《五美吟》,其中包含明妃一首,认定黛玉的结局与“昭君出塞”相关。

在我看来,这种猜想完全不可信。第一,远嫁异国的是探春,这一点从其判词就可看出,并无异议。既然十二金钗已经有了一人远嫁,曹公何必又安排另一人一模一样的结局呢,何况十二金钗之首的黛玉,本该与他人不同。

第二,我们要回归到诗句本身来看。占花名所占签文必定是与花有关,如宝钗所得签文“任是无情也动人”,就出自唐代罗隐《牡丹花》,那么“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必定也是出自一首与芙蓉有关的诗。而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未曾有一句与芙蓉相关,将其作为花签引文的出处实在不能让人信服。

当然有人会说,欧阳修的这首诗中有提到花啊,这一句“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这个枝上花就不能是芙蓉花吗?假设这句枝上花指芙蓉花,那么就一定是红楼书中的芙蓉吗?红楼中所写的芙蓉又是什么花呢?

古代描写芙蓉的诗句很多,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中的芙蓉指的是荷花,也就是睡莲科的水芙蓉。而苏轼在《和陈述古拒霜花》中写道“千林扫作一番*,只有芙蓉独自芳”,这里的芙蓉指拒霜花,拒霜花即木芙蓉的别称。木芙蓉是陆地上的花,属于锦葵科,与木槿相近。

那么黛玉的芙蓉到底是水中的还是陆上的?

我们知道红楼中,“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作为黛玉的影子,两人的命运相互呼应。书中晴雯死后,小丫鬟对宝玉诌说她上天成为花神,宝玉问是总花神还是单管一种花的,小丫鬟一时答不出,恰巧时为八月,池上芙蓉正开,就见景生情,说是芙蓉花神。后来宝玉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脂批“虽诔晴雯,实诔黛玉也。”由此可知,这黛玉签文中的芙蓉即指水芙蓉。

我们由此想来,沾染了明妃泪水的枝上花到底是不是芙蓉花,尚未可知,即便确定,那么是水芙蓉的可能性也很小。毕竟诗人在写这首诗时,难不成会想象昭君于炎炎夏日出嫁,过一池塘泪洒荷花吗?因此我相信,黛玉的这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并引自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我的想法是此句引自明代朱朴的《集句拟少陵秋兴八首其五》,全诗最后两句为“芙蓉生在秋江上,莫怨东风当自嗟。”当然这两句,或者说整首诗都非朱朴原创,这是一首集句诗,集前人的诗句组合而成。“芙蓉生在秋江上”出自唐代诗人高蟾,而“莫怨东风当自嗟”一句自然出自欧阳公。

有人说前面长篇大论否定了“莫怨东风当自嗟”出处为欧阳修的可能性,这里又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虽然有点绕,但我想说的是朱朴引用欧阳修的一句诗自成新诗,而黛玉的签文又来自朱朴,即引用了朱朴的引用,而非直接引自欧阳修。至于此句到底暗示了黛玉怎样的命运,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我想肯定不会是网上那些荒谬的猜想了。

还有一个很值得一提的细节,刚刚说“芙蓉生在秋江上”一句来自高蟾诗《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全文:“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第二联“日边红杏倚云栽”正是探春签文。这其中有着曹公怎样的心思十分值得玩味。

(这篇小文写于我自制花签的过程中。我有一把折扇损坏,但是扇骨仍然完好,恰好想起红楼中的占花名游戏,我觉得可以回收利用做成花签,于是开始搜集各种描写花的诗句,也好好研究了一番原著中的签文,就发现网上很多关于红楼的奇怪联想。纵然红学兴盛,我也希望是基于好好研究原著的前提之下,而不是随意发散思维,毫无逻辑地猜想。这篇文章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希望大家共同合理探讨。并:图片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