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丽丝喵博士,目前就职于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发表《湿生鸢尾》和《花菖蒲》等专著,自然足迹科学顾问。
木芙蓉,因花开在霜降时而别名“拒霜花”。芙蓉花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由浅变深,似美人微醺,风情万种,因此又有美名“醉芙蓉”。
木芙蓉喜南方温暖潮湿的气候,自唐代开始兴种,以湖南和湖南一带最盛。
湖南也有“芙蓉国”的雅称,有诗云:“万里秋风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柳宗元由于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湖南永州。从长安原道而来的柳宗元第一次见到湘水西岸芙蓉花,感叹道:“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后来,他还专程派人将芙蓉花移栽至住处。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与文化中心从长安南移。蜀后主孟昶的爱妃花蕊夫人爱花,后主为了取悦于她,便令人在成都城遍植木芙蓉。每到秋天,芙蓉花盛开时,满城锦绣,所以成都又名“锦城”,现称“蓉城”。现在,芙蓉花是成都市市花。
历代文人欣赏芙蓉花的花容与傲霜的品格。北宋文豪苏轼赞芙蓉花不惧秋风:“千林扫作一番*,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一日与友人孟亨之、徐君猷于秋香亭饮酒、赏芙蓉。见芙蓉花独向君猷开,作诗调侃友人:“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此时的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州,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拒霜花
宋.欧阳修
芳菲能几时,颜色如自爱。
鲜鲜弄霜晓,袅袅含风态。
蕙兰殒秋香,桃李媚春醉。
时节虽不同,盛衰终一致。
莫笑*菊花,篱根守憔悴。
清代园艺学家王象晋也赞芙蓉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宋人开始将芙蓉花入画,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宋徽宗的作品《芙蓉锦鸡图》。该幅画作以花蝶、锦鸡、菊花和芙蓉构图,一派秋天清爽宜人之景。
芙蓉花不仅可赏,古人还将它用来染色或入馔,极为雅致。
大唐第一才女薛涛,以成都浣花溪的木芙蓉皮作原料,将芙蓉花捣碎成汁,自制深红色精美的小彩笺,时人称之为“薛涛笺”。薛涛曾用这种红色小笺写诗与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于文坛。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
宋代文人林洪在《山家清供》里写到将新鲜的芙蓉花花瓣与豆腐同煮,粉红色的花瓣与雪白的豆腐相衬,取菜名为“雪霁羹”,又名“雪霞羹”。不知这道菜的味道如何,菜名就足以打动人心了。宋人追求优雅的生活,由此可见一斑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