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宋。
京都南门大街的茶叶铺来了一位南方富商。为了搞好接待,伙计们认真研读丁丁书坊年度畅销书《开封吃货指南》:白天带他考察汴河两岸“清明上河图”文创园区,夜间移步鼓楼CBD的歌楼KTV,开了几坛公元年的珍藏凉州葡萄酒,肉痛~
“老爷想听什么小曲儿?”
“把大宋劲歌金曲排行榜都给我点上!”
第一名,柳永,《雨霖铃》,演唱者:李师师。
第二名,还是柳永,《玉蝴蝶》,演唱者:谢素秋。
第三名,又是柳永,《定风波》,演唱者:赵香香。
前十名,怎么全是柳永?
“内个,情歌就先唱到这里吧。伙计,你们这里有没有爷们儿一点的歌曲?”
“有啊!柳永《凤归云·向深秋》。”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2.
柳永,北宋华语乐坛教父,天朝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远播西夏、高丽、金国……
柳永筒子是北宋的红人,经常霸占《北宋头条》*经版、娱乐版和农村版。
大宋总理晏殊暗讽柳永“你写的也配叫词?”二人疑似不和。晏殊下班回家,发现五岁的神童儿子晏几道正在给来宾背柳永艳词,吐血!暴揍一顿,晏几道哇哇大叫:“为什么要打我?为什么不让读柳永词呀?我觉得挺好听嗒!”
惊爆!柳永同时被三位青楼女子包养,怡红院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有《西江月》为证: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柳永最新田野调查《煮海歌》:大宋盐场报告,讲述盐民们自己的故事……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生官宦世家,科举是他唯一的路。22岁,他参加了第一次科举。在此之前,他因为词写得好,在汴京已经很有名。考试前,他在给歌妓虫虫(没打错字,真叫这个名儿)写的《长寿乐》中夸下海口: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着回来贺喜。
结果没有考上,心情不好,感觉很没有面子,写了一首《鹤冲天》:
*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皇帝宋仁宗是他的粉。这首词传到仁宗耳朵里,听完感觉好气哦!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不公然藐视朝廷吗?既然如此,还考什么考,且去填词!之后柳永屡试不中,据说是仁宗经常在录取名单中把他划掉:此人不可仕宦,尽从他花下浅斟低唱。柳永很失落,给自己起个笔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以写词为主业,天天泡青楼歌肆勤工俭学。
3.
在古代,干个上档次的青楼职业并不容易,吹拉弹唱,诗词歌赋都要拿得起,不比今天读个博士简单,除了不用考英语。公子哥儿们到勾栏酒楼厮混,图的就是个文艺范儿。从业人员竞争激烈啊,想红怎么办呢,还得靠作品。柳永的词,谁唱谁红,他是华语乐坛顶级词人。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词。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评价柳永:“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真是一个落榜考生拯救了一个行业。
那时没有广播电影电视剧,也没有微博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