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其实,会吃的人都是很幸福的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6949.html

有人说:真正的快乐,需要人生的智慧,幸福与否我说的算!而汪曾祺的一生证明善于在不幸中,发觉幸福的可能,致豁达的心胸!

喜欢读汪曾祺老人的书,有人说,汪曾祺老师似乎从来都没有相对意义上的大红过,但是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兴起一阵“汪曾祺”热。

他的文字干净通透,单纯温暖。大家一股风的都买他的作品,学习他的人生智慧;然而,这些作品从来都只有买的份,却没有读的可能。

许多人翻开他的书,读一遍,太简单了,不是花花草草就是吃吃喝喝,花花草草又不是奇花异草,不是名贵的花卉,都是什么山丹丹啊,枸杞啊,槐花啊,木芙蓉啊,腊梅花呀。

吃呢?豆汁儿啊,炒米啊,马齿苋啊,蒌蒿啊,枸杞啊,咸鸭蛋啊,螺丝啊,鹌鹑啊,如果吃肉,也不过狮子头和东坡肉、火腿什么的,怎么也得写法式大餐或者意大利空心面吧。要不,日韩料理也行。

于是,大家没等挖掘到人生的智慧,就扔在一旁,落灰尘去了,这或许就是“小众”与“热度”并存的最好方式!

但是,不知某一个时候,突然,汪曾祺的文章又流行起来了,就像网上最喜欢说到的定律,真香定律。

而且,最先进入汪曾祺老师的真香境界的,几乎都是吃货,这些吃货也是喜欢怀旧的八零后或者九零后,他们盘点当年的小学课本,人家被桂林山水和长城圈粉,他却是被高邮咸鸭蛋馋出了口水。

汪曾祺的散文居然还进入过小学课本。当年我还教过,只是山村里的孩子没有见过咸鸭蛋,也没有吃过,连鸡蛋都很少吃,甚至没有,因为农村很穷,鸡蛋要卖钱给孩子们交学费,那些孩子住校,每个星期一,母亲给他们炒一罐酸菜带到学校里,用来下饭吃。

他们反而被另一篇写水果的文章圈粉《我爱故乡的杨梅》,当然,他们没有见过杨梅,可是,他们家里种有杏子、桃子、樱桃等水果啊,他们也引用作者对酸的描写,“酸得牙齿连豆腐都咬不动了”。

农村孩子没有见过高邮咸鸭蛋,就算当时城市里的孩子,那时物流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只要超市里不买高邮咸鸭蛋,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吃的。

当然,那时候城镇生活条件好,端午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到市场上买鸭蛋,有的还在家泡,不过,几乎都是用鸡蛋做的。

只有过了许多年,大家回忆起童年,于是才想起语文课本中高邮咸鸭蛋依然让他们馋得流口水。于是,汪曾祺热便流传开来。

再读汪曾祺,觉得他的文章简单中蕴含哲理,平淡中含着真情,在一花一叶中融入人间真情,体会生命的魅力,在一饭一茶中品味人生的五味,在生活中尽情地玩味生活,在万水千山中寻觅心底的柔软在不幸中发掘幸福。

那么为什么说汪曾祺老师,善于在不幸中,发觉幸福呢?这应该就要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中分析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从童年中长大,童年给予一个人生命的底色,等到他走过生命的沧桑,他又会回归童年,或者说,他会再度记忆起童年的情景。

汪曾祺的童年底色是金*的腊梅,想想吧,江南深宅大院中,一树腊梅在寒冬怒放,其他孩子一般都在家里烤火,但汪曾祺姐弟俩却上树摘梅花,姐姐在下面指点,弟弟摘花。

要是其他家庭,老父亲早就吼起来了。没有规矩,爬树摘花,还像个少爷吗?可是,汪曾祺的父亲却没有干涉。

摘下的梅花,他把骨朵捋下来,然后再摘几粒红天竺,用串珠花的花丝串上,腊梅花骨朵中间嵌上红天竺,*腊梅,红天竺,那是多么好看的色彩。他将自己做的腊梅发饰送给自己的继母,送给大伯母,她们戴着去互相拜年。

这让多少人惊呆啊,他们家庭的环境太宽松了吧,你想想,当你小时候要给你爸爸扎小辫,你爸爸会像*那样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让你为他打扮吗?

你女儿从野外摘的野花,给你做花环,你会戴上吗?能够收下,放在抽屉里就算好的,说不定你还会训斥她:“没事干了,整些花花草草,家里弄得乱七八糟。”

好一点的就是,“宝贝,你做得真漂亮,但是妈妈有项链和头饰,戴这个,人家会笑话的。”

所以,汪曾祺的童年很宽松,也许,他父亲没有对他说过什么玩物尚志的话,也没有当他想吃什么东西时,对他嚷到:“一天到晚只知道吃,瞧你那点出息”。

汪曾祺的父亲曾先后结过三次婚,通常情况下,童年丧母,父亲再娶,对于孩子而言,那就是“小白菜呀,地里*呀,三两岁呀,没有娘,跟着爹爹还好过呀,就怕爹爹娶后娘”。

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而言,这绝对是巨大的梦魇,绝对伤害大于补充。可恰恰最为幸运的就是,汪曾祺是为数不多的补充大于伤害的,他不是小白菜,而是快乐果。

汪曾祺老师的生母,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因为肺病去世了。故而,汪曾祺老师对她的印象并不深刻,毕竟年龄时代太小了。而他的第一任继母,是一位乡下土地主家不得宠的长女。

为啥这样说?她与汪曾祺有着相似的命运,都是幼年丧母的,而且,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这个土地主家长女生活得并不幸福,乃至落下咳嗽的病根。只是,有的人因为没有得到关爱,于是将自己童年受过的苦难都还给自己的继子或者继女。

可是,汪曾祺第一任继母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只是命薄啊,很快就过世了。

当汪曾祺的父亲在娶第三任继母的时候,他已经差一岁成年了,彼此之间非常的客气与尊重。甚至在开始几年的时候,对方一直管汪曾祺叫做“少爷”,后来实在是迫于汪曾祺老师的要求,才改口叫名字。

由此,不难看出她是相当客气与有礼貌的。这或许会有一种距离感,但时间却渐渐擦去距离感,让两人关系越来越亲近。

就这样汪曾祺老师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就是在三任母亲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

汪曾祺先生的童年不但不悲惨,遇到一些继母的狗血情节。与之相反的是,汪曾祺先生和他的继母们都相处得很好。估计也是由此,才教会他如何发现生活之中的幸福吧!

汪曾祺先生在成年之后,寄情于美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吃货,为此还特意创作了许多的美食散文,都十分的有味道!

用王境泽的话来说,就是“真香”!其中,在这些散文中,有一个现象十分的有意思,就是汪曾祺绝不仅仅谈美食,他从家乡的风味小吃,到行过的路,吃过的美食,收获到满满的幸福。

不但在日子好过的时候吃,在日子艰难时,也吃,就连在西南联大当年跑警报时,也不忘记吃。

而且,他笔下的美食不管简单还是复杂,无论荤素,无论高贵材质还是普通佳肴都描写得很细腻。他自己制作的凉拌菠菜或者萝卜丝、*瓜皮、拌豆腐,凉拌干丝都很精致,看起来就有食欲。

在他笔下,各地美食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的智慧。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些口味就是文化,就是人生。品味美食,就是品味人生,由此,才锻炼出汪曾祺真正的豁达!

若论生活际遇的叵测,历经几十年岁月沧桑,走过战争年代,度过各种劫难,汪曾祺是真正的没有“伤痕”在心间的。

或许,在汪曾祺的心间,早以填不下“幸福”意外的东西了。注意:这绝不是苦中作乐,而是真正的放空一切!

因为有那么多美食垫底啊。就像苏东坡,贬谪无非就是换一个地方享受美食而已。

汪曾祺喜欢美食,但不是饕餮,不是一般吃货胡吃海塞,他吃出味道,也把味道通过文字带给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