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84.html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的一生笃志奉佛,一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创作的诗歌题材也十分广泛,尤其擅长山水田园之作。苏轼在他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歌创作把诗情、画意、音乐美、禅趣这四者高度结合在了一起,更是将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山水景物的形象相契合交融,虽然着墨不多,但意境十分深远,他个人更是被后世尊称为“诗佛”。
王维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的思想更是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这一点从他的字就可以看出来。摩诘,源自《维摩诘经》中的大乘居士维摩诘。在王维生活的盛唐时代,中国的佛学发展已经到了全面成熟的阶段。在当时,不仅天台、三论、唯识诸宗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华严与禅宗也确立了相当成熟的核心思想。
王维从小也是在佛风熏染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他的母亲崔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弟弟王缙也信仰佛教。王维自己也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拜了高僧道光为师,向他学习佛理,王维对佛学有着很深的领悟。《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屏绝尘累。”
王维最喜欢以禅入诗。他经常用佛家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用佛家的语言表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佛教禅宗是王维接受的主要佛教思想。而禅宗认为,人要想从现实中解脱,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欲望,对于尘世的一切都不要过于执着,要达到澄心净虑的“无念”之境。当然,这也是王维许多诗歌中的内容。
比如说《辛夷坞》/p>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这首诗出自王维的《辋川集》,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20个字,这首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木末芙蓉花”指的就是辛夷花。因为辛夷花在初春时开花,所以又叫做应春花。花一共有紫、白两种颜色,白色的花又名玉兰,紫色的花因其色与形酷似莲花,而莲花又有芙蓉之称。木末指“树梢,枝头”,辛夷花开在枝头,所以诗人用“木末芙蓉花”来借指辛夷花。
前两句把辛夷花比作芙蓉花,说它开得是那样的猩红艳丽、生机勃勃。春回大地,一切生物随着春天的气息而复苏,蛰伏了一冬的力量都化作了如今发芽、开花的力量之源,生气盎然而又震撼人心。而且,辛夷花盛开在高高的树梢上,一朵又一朵,一枝再一枝,从树梢俯临深涧,显得是那样的高洁傲世,俯仰之间灿若九天之月。
前两句写花的“开”,后两句写花的“落”。如此美丽、震撼人心的美景本该出现在世人面前,获得世人的赞扬和追捧,可是诗人笔锋一转,却将辛夷花放置在了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花开之时,热烈地开放,毫无保留地绽放自己的魅力,使得山野之间一片火红,花落之时,鲜红的花瓣如同红色的雨点坠入深涧,毫无惋惜地自我凋零、衰败。
它的自开自败,是它顺应了自然的本性,它的自满自足,是它不在意世人的迷恋,更不企求得人的欣赏。这寂寥又无人烟的、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来感知世界的载体、意象,同时诗人又反对进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之中。因此就算辛夷花身处在这个空寂得发冷的涧户之中,却又描绘出了辛夷花开放得猩红的色彩以及它开落之间的动态声息,使人在身处无边的空寂之中仍可以感知到生命的闪烁,这就是没有进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可谓禅意深厚,充满了空灵之感,不愧是“诗佛”!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王维虽然在朝做官,但是他对于当时李林甫一派上台的*治现实十分的不满,却又无能为力,由此他在继续做官和归隐田园之间徘徊,内心十分矛盾。最后他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下辋川建立了别墅,过着亦仕亦隐的生活。
尽管从诗歌的整体画面上似乎看不到任何有关时代的痕迹,但是却能够让人从中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无力之感。这又不由得让人联想起陈子昂《感遇》中所谓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的感慨,这种感慨在这首诗里面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但是我们仍然能从辛夷花的形象塑造中得到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