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中,无论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高高在上的主子,还是副册里低人一等的丫环,都似乎难逃命运的安排。而位列众丫环之首的晴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正如曹雪芹先生给她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连。
短短37个字,却道尽了晴雯一生的悲惨命运,引得无数读者为之叹惋。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宝玉惦念晴雯,向丫环询问她生前的遗言,因听到晴雯托梦,到天上谋得一个花主之职。于是展开联想,时值八月恰逢芙蓉封花主,所以他杜撰了一篇华美祭文《芙蓉女儿诔》,来悼念晴雯。
“千秋万岁太平年,芙蓉桂花飘香月,无可奈何伤怀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百花蕊为香……”跟大部分读者一样,我第一次读《芙蓉女儿诔》时,也先入为主,理所当然地认为宝玉所言的芙蓉花神即为晴雯。
后来细细回想一下,其实宝玉所言,并不尽然所指晴雯。在红学界中,一直流传着“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所以,曹公表面上是写宝玉悼念晴雯,实际上却影射黛玉的悲惨结局,为后文“黛玉*归离恨天”埋线千里。因此,芙蓉花神并非晴雯,而是黛玉。
一、黛玉和芙蓉有不解之缘
《红楼梦》之所以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正是因为曹公得天独厚的文学功底和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才能使之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不倒。在书中,很多女子的命运都在太虚幻境的判词中埋下了悲惨命运的伏笔。
而黛玉和芙蓉之间的牵连,也并非凭空杜撰。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人为宝玉庆生饮酒行令时,黛玉抽的一支芙蓉签时就做了引子。
当时,探春得杏花签,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后来,探春远嫁,正好验证了签中所言。宝钗的一支牡丹签,湘云得一海棠签,黛玉抽到的却正是芙蓉签,众人还笑道:“这个好极,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黛玉自己也满意地笑了。
我虽然不认为签上的花都是曹公所命的花神,然而这芙蓉花神,除了黛玉,别人确实不配。
二、《芙蓉女儿诔》是对黛玉《葬花吟》的续写
红楼梦中,最唯美的一幕就是“黛玉葬花”。只见一红粉佳人,为了那堕入泥淖的残红不受污染,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进布囊,和着美人泪,埋藏到*土中。这一经典场景,不仅看哭了宝玉,也湿润了万千读者的眼眸。
更伤感的是黛玉的一曲《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巧合的是,宝玉的《芙蓉女儿诔》中亦可见《葬花吟》的风骨,那两句“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和“始信*土垄中,女儿命薄。”仔细读来却有一种对《葬花吟》的回答。宝玉焚香设案为晴雯献祭时,黛玉也从花丛中走出来,还对宝玉的诗略加评价。经过宝黛二人的细细推敲,宝玉把诗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土垄中,卿何薄命”时,黛玉骤然变色,无限狐疑。
我想这时,黛玉想必也听出了这祭文和自己有所牵连,是不是也在暗示着自己时日无多,正如自己的泪水一般,将要枯竭。
三、晴为黛影,芙蓉花神黛玉当之无愧
再回到《芙蓉女儿诔》中,宝玉有赞词称: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这样绝无仅有的赞美若仅仅指向晴雯,那么敢问黛玉,宝钗等正主作者又该如何下笔呢?这样堪比日月星辰的芙蓉花神,一定是大观园内最美丽的奇葩,是作者心中挚爱,不是晴雯,而是黛玉。
“晴为黛影”,明面上赞扬晴雯,实际却是歌咏黛玉。
红楼梦中,黛玉是绛珠仙草,她犹如出水芙蓉,生来只为还泪。黛玉柔中有刚,正合水之本性,自然是水芙蓉(它的花语是没有结果的恋情)。
因此,黛玉与《芙蓉女儿诔》只是作者为木石前盟的破碎,埋下的一处伏笔。
至于晴雯,她的性格犹如烈火,一点就着,正合木之本性。我们可以就此推测,晴雯如果是芙蓉也应为木芙蓉,因长相类似于水芙蓉而得名(花语是纤细之美,代表着贞操和纯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晴雯的悲剧,正是与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个性。
综上,“晴为黛影”宝玉杜撰的芙蓉花神当是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