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正是播种好时节。3月9日上午,粒“太空芙蓉”种子在成都植物园完成播种,正式开启木芙蓉太空育种项目的地面培育阶段。
记者了解到,年6月5日~12月4日,成都市植物园约粒木芙蓉种子成功搭载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进行了太空育种.另外余粒木芙蓉种子11月29日搭载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上太空,经过5天太空辐射,也由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一并带回。
▲芙蓉种子
航天器载荷资源宝贵,每一克都要发挥最大价值。因此,种子进入太空的门槛不低,只有那些遗传稳定性高、综合性状好的才能脱颖而出,开启“太空育种”之旅。
“这多粒遨游太空的木芙蓉种子是经过我们精心挑选的。”成都市植物园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所长石小庆告诉记者,植物园精心挑选了四个品种,有不同的颜色、花型,以获得最多的变异可能性。
“与分子育种、杂交育种等育种方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可控性不同,太空育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更多。因为在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的环境下,不确定这些种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基因突变。”石小庆介绍说,太空育种具有诱变变异频率高、变易谱广、诱变死亡率低、育种周期短等特点。“这次遨游太空归来的4个木芙蓉品种,分别有白色、粉色、单瓣、重瓣等不同形态的木芙蓉,我们会仔细观察、记录哪个品种的木芙蓉更适合太空育种,能产生美丽变异,下一次太空育种再有针对性地去增加这个品种的种子数量。”石小庆说。
3月9日,在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的科研苗圃基地,科研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芙蓉种子放进肥沃松软的泥土。“我们采取的精播,每个小土坑只放一到两粒种子。”石小庆说,“这样出苗率更高,也更便于我们后期观察记录。”
▲科研工作人员将芙蓉种子放进泥土
这些先“上天”再“入地”的种子,给成都市花芙蓉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了崭新的想象空间。石小庆表示,芙蓉太空育种项目将依托航天生物技术,重点开展太空木芙蓉种质创新、分子水平、生理生化、培育技术、特色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等研究。
据了解,今天完成播种的余粒木芙蓉种子,预计最晚年开花。“我们会对每一株木芙蓉进行拍照,重点观察记录,了解其形态、抗性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石小庆说,“比如,是不是花变得更大了,颜色更多样了,抗性变得更强了,或是其可以入药的根茎叶的功效成分会不会有变化,会不会有更大的药用价值等等。”石小庆说,“以此,来促进芙蓉种质创新与产业升级。”
红星新闻记者彭惊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