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四读拙政园之美之源之品之意
TUhjnbcbe - 2023/6/22 20:51:00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m.39.net/pf/a_6109023.html

四读拙*园

世上不唯书可读,万事万物皆可读。要想读书读事读物,须下三读、四读功夫不可。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必整齐划一。既便是同一本书,读后也会有不同的体会。下面是笔者做为塞北人试读苏州之拙*园,供批评指正。

一、走读拙*园

秋日周六下午,我穿过一条热闹的卖旅游产品的小街便到了拙*园南门。购票进门一看,果然景致不凡。园地地势起伏、亭台错落有致、流水隐约闪光、草木*绿杂染、游人灿烂如织。70亩大一块地方,因景物叠障,望之不远,感觉在绿林那边、丘陵那面、亭台那里、粉墙后面,藏着什么,住着什么,吸引你眼晴和脚步向前。

我进南门向东拐行约60米,沿一条南北方向石径向北行,石径东侧种植一丛一丛绿竹,掩映粉白色东墙。石径西侧便是园林内景,山、岛、林、水、亭、台、楼、阁,层层叠叠,不可胜数。小径弯延起伏,正适合散步。我沿小径爬上一丘状小山,山顶青松翠柏簇拥一亭,翼然欲飞。亭中立一块太湖石,风浪将其淘洗如一柱精*。过亭有水相隔,对面又是一丘山坡,有石桥沟连。

踏桥而过,只见小河宽约三、四米,两岸皆用青石堆彻,杂以草木葳蕤。河水深碧,若流似静,将天光云影、草木桥亭尽纳其中。过河翻过山丘,见山丘那面有一条东西甬道贯穿其中。道北不远有松林点缀,紧靠北边墙。沿甬道向西行,又见前面有一道南北方向宫墙横在起伏的丘陵间,中间有月亮门通甬道,门上书写楷体“矫若”二字,大概指这道墙“矫若游龙”,细看宫墙随地势起伏确如游龙。进门向前,前面又一粉墙,又一月亮门,进得门却是一片盆景展区,真是别有洞天。此处已到园地尽西,盆景多摆设松、梅、石等造型,松紧凑苍绿,饱经风霜,梅曲折疏淡,骨格清奇,石状若群峰,以小见大。盆景既有天然,更赋人工。数百个盆景陈列如此,蔚然壮观,有松涛滚滚,万山奔来的气势。

沿盆景展区向南行,又见到许多楼阁布置在山水间。只见周边有高大假山堆砌,兼山上亭台树木屏障,看不见外面的世界,你感觉进入一个封闭的山谷地带,其间有池若镜,有枯荷数十枝插在水中,正是“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我沿曲折廊桥过池,一一访问所见诸堂亭,与游人擦肩而过。我又攀上山顶,数十株古松间藏有一亭,却忘其名。此地为园林最高处,可揽全景。园林布局以水为中心,聚分巧妙,聚处则浩淼旷荡,分处则迂回曲折。水陆交错,其间以平桥相通,长廊相接,林卉轩榭临石相映,楼阁假山滨水顾盼。园林的精致令人叹为观止,艺人的匠心独运已发挥到极致。就是在脚下延伸不尽的鹅卵石路,那些散落在墙角似不经意的小品,便叫人观之不尽,品味无穷。

大约一小时,游了拙*园,事后才知,所游之处,不足此园十分之一,又兼行色匆匆,只能粗浅感受一些拙*之美。为了进一步解读拙*园,我购了两本书,一本是周瘦鹃散文集,周是我国著名的园艺家,有名篇《观莲拙*园》。一本是崔晋余著《园林漫笔》,是描写苏州园林的权威著作。我有一个习惯,每游一处,喜欢购当地文化类书,这样积累下来,有数十种书。

二、溯源拙*园

“拙*”两个字又吸引人又令人费解,“拙*”是何义呢?

我下一番功夫搜集资料,试着解读“拙*”二字,没想到结果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拙*园地方原是唐朝诗人陆龟蒙宅地,元代建大弘寺,到明朝年间,古寺渐废。明正德四年(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看准这块地方,购置后进行改造,取名“拙*园”,原意取自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也”。此段话仍不好理解,故再寻《闲居赋》作者潘岳的故事。

晋代文人潘岳曾经是当时*坛的风云人物,失意后退居田园,作《闲居赋》抒发感情,其意是当下浇园种菜是我的正事(“*”与“正”通)。他将此时的自己比做“拙者”。《闲居赋》写于公元年,当时潘岳50岁,归纳坎坷不平的前半生经历:八次调换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任,三次被外放。总结仕途失败的原因是“拙”,“拙”即不会逢迎,没有找到靠山。而“拙”者只能退居二线,种菜浇园打发光阴。要想发展,必须弃“拙”取“巧”。

于是在写成《闲居赋》不久,他择木而栖,攀上当时西晋掌权的皇后贾南风外孙贾谧。贾谧好结交宾客,组织了一个文人团名为“二十四友”,潘岳为“二十四友”之首。潘岳的母亲经常劝儿子不要趋炎附势,潘岳虽然口头受教,实际上却愈发不可收拾。时晋惠帝司马衷立长子司马遹为太子,皇后贾南风以其非己出,恐太子即位后自己地位难保,便与贾谧等人设计谋害。设计陷害太子的文章,出自潘岳之手。最终事件暴露,潘岳的行为引来诛灭三族的大祸。事情还不至此,贾南风等人的胡作非为,最终导致西晋历史上的“八王之乱”,中华民族进入混乱分裂、苦难深重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战乱持续余年之久。

史书中总结潘岳有三大优点。一是相貌,他是中国历史上十大美男之首,貌比潘安,即指潘岳。二是才华,他是魏晋时期第一流的文学家。潘安诗歌名列钟嵘《诗品》上品,《闲居赋》是古代名赋。三是至情至孝。潘岳娶妻杨氏,后来杨氏早亡,潘安对杨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并作《悼亡诗》怀念杨氏,开中国悼亡诗之先河。《二十四孝》是唐宋在民间流传的文本,唐时版本记录了潘安弃官奉母,后来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订《二十四孝》,因为潘安在*治上的趋附不已最终导致夷三族,潘安的母亲以七十余岁的高龄被杀。正因为如此,郭居敬把他从《二十四孝》中删去,用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代替。

潘岳53岁被杀,弃“拙”而取“巧”,结果还是弄“巧”成“拙”,究可悲也。时也、命也、运也?我想既有时代的悲剧,也有个人的悲剧。心中那杆称把握不住,优势转化为劣势,命运往往会随波逐流,风雨飘摇。

了解了潘安的历史,不免叹息。那么明人王献臣为什么将自己的园林起“拙*”二字呢,也是想着东山再起吗?王献臣学而优则仕,却在宦途上遭受多年挫折、冷落,对仕途心灰意冷,无心在朝为官,返回姑苏老家,退隐林泉隐居,置此园安度晚年。他之“拙*”为真,故取“拙*”以明志。

论形象、才华、*绩,论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王献臣均无法与潘岳相比。然而潘岳留给后人的是一个笑话,而人们提起王献臣则尊敬有加。王献臣也非*绩留名,却是他的“闲笔”---修建园林令他名传后世。读到此,抚今追昔,我反而对“拙*”二字不太懂了。

三、品读拙*园

一品:赋形

据《王氏拙*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反映出拙*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园分东中西花园三部分,中花园有水面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体现了“水木明瑟旷远,有山泽间趣”的特点。

王献臣建拙*园时,既没有彻底改造的大动作,也没有一曾不变的“懒*”行为。既凭天然之势,高低起伏不变,河流湖泊保留。也用人工修改,清除杂芜,疏通河道,铺设道路,建起围墙。通过随势赋形,打下“拙*园”的好底子。设若园主是一位土豪,裁弯取直,大改大建,面目全非,或无有“拙*园”今日。当下,一些人有权或有钱就任性,急功近利,破坏自然生态与环境,例子还少吗。因此,我们感谢历史选择了王献臣这样有文化有品位的人物。

历史的镜子能照亮现实。

二品:集雅

这便靠人工来完成。完成基本造形,打下了拙*园的底子,如无创新,拙*园也无奇异之处。营造者集当时所能集之雅物于此。于是种美竹、植绿松、栽紫藤、养青莲,名花异草,无不麋集。但见,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落霞。夏日之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四季有竹,倚楹碧玉万竿长,月光穿竹翠玲珑。于是从太湖取来奇石寄情于山水间,奇石的灵动、巧妙,为园林增添许多意趣和想象。从苏州山中取来造形美观的石材以筑河岸,以磊假山,岸边山石磊如危崖,坡上假山如群峰矗立。于是取山中木石、制作青砖以筑亭台楼榭廊桥门墙院等,为园林平添曲径通幽、富丽堂皇的景象。于是择山野中古木树桩已成盆景,为园林增添野趣和幽境。

于是此地由自然野地变为人工园林了。可以说,拙*园集江南之雅物之大观,非名产而不选,非精工而不能。开放包容,以小见大,一园可窥江南,片刻尽游天下,给人美感,令人遐想。这项工作又须集钱物、人工、智慧、时间于一体,是个耐得住寂寞、经得起修改的慢工细活。拙*园历时16年始成,说明集雅是一个精细而漫长的过程。拙*园建成后,共有堂、楼、亭、轩等三十一景,形成一个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三:成文

以上两点还属于物质和技术或技艺层面,还不能让拙*园名声远播。还须有文化为其注入灵*,使其品位高雅、气韵生动,命运久长。王献臣本人因考中进士而仕,熟读诗书,隐退时也是当时一位著名文人,对园林建设颇有见地。但他毕竟是一个官僚,在当时江南文人中不算是知名者。他颇有自知之名,便请当时著名文化大家、书画大师文征明指导拙*园的文化创意工作。在文征明等人主导下,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著文。为拙*园亭台楼榭廊桥门墙院等起名、制联、做赋并书写。如东花园有秫香馆、涵青亭、天泉亭、芙蓉榭、缀云峰等。中花园有香洲、雪香云蔚亭、梧竹幽居、松风水阁、小飞虹、远香堂、海棠春坞、听雨轩、玉兰堂等。西花园有笠亭、宜两亭、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倒影楼、留听阁、浮翠阁、塔影亭、与谁同坐轩、波形廊等。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可想象其形其神,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游者面对风景品味其名,更是心驰神飞,或共鸣、或联想、或点评,余韵袅袅。没有这些文雅、传神、生动的名字,为其“点睛”,为其“出彩”,拙*园只是物质的堆砌、自然的山水,平淡无奇、默默无闻。

二是入画。王献臣请文征明绘拙*园图。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山水画家,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在他的山水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园林画。这与当时苏州的园林文化兴盛有关,也和他的“造化为师”的艺术理念吻合。文征明应园主王献臣之请,作了《拙*园记》,画了《拙*园图》三十一景,并各赋其诗。还亲自栽下紫藤一株,成为苏州一绝,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中花园为拙*园的核心,夏季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文征明所书,拙*园香洲的玉兰堂,相传为当年文征明作画之所在。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把拙*园的山林野趣描述得淋漓尽致。

《拙*园图》诗书画称为三绝,不仅在当时引起巨大影响,而且保存到今天,成了国宝级的文物,其中有部分篇章还流传到国外。可以说,文征明的画不仅让拙*园名声大播,提升了品位,而且传之久远。

三是交流。自拙*园建成以来,成为文人名士向往、聚会、交流、宴会、赏游、雅集之所,留下大量诗歌、书画、文章,使拙*园知名度越来越高。拙*园多次易主,又历时代变迁,但拙*园名声常盛不衰,历久弥新。她之所以能超越时空,是“纸上拙*”的长远影响,是传承、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历代人民所喜爱。物质毁了,家园没了,只要文化还在,子孙还在,可以重建,可以复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只要文脉不断,源既远,流更长。正是一代又一代优秀人物热爱、呵护、研究、传承、创新、交流、传播,使其从一个私人园林发展成为中华园林文化之瑰宝。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审议,拙*园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拙*园成为中国向世界讲说中国故事的一个精品。今天的拙*园是国家五A级景区,是全国人民及世界各地游客向往的一块文化宝地、风水宝地。

四、心读拙*园

离开拙*园多日,我意犹未尽,不禁想出三件事来。

第一件事:人生当如拙*园

每个人的一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一生曲折坎坷,有的人一生平淡无奇。有的人一生只生活在一个地方,村庄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有的人一生走遍千山万水,远方才是世界;有的人让人一眼看到底,一眼就能望到边;有的人看去引人入胜,总有无尽的风景和宝藏。每个人不可能选择出生,但可以选择人生。我觉得人生就应该活成拙*园一样。根据自身发展和时势需为自己赋形,营造自己良好的生态。不断去探索寻找世界上的美好事物,充实自己、扮美自己、提升自己,丰富、特色、有品位。善于从经验中提炼出人生理念,善于从物质生活中总结出精神文化来,形成“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气势,构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格局,引人入胜,让人留恋,给人以启迪、享受和美感。

第二件事:人生不能尽如拙*园

拙*园最大的功能是休闲养性。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更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长大成人首先要承担家庭、事业、乃至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为生活谋生存,为工作谋发展,为事业谋创新。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殚精积虑、超越自我。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把不想做的事情认真做好。现实中许多事情是枯燥无味的,是平淡琐碎的,甚至是无名的无利的。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只有把学习做好了,把生活做好了,把工作做好了,才能打好人生的底色。

我们不能不切实际生活着,做一个行吟诗人,风花雪月,无病呻吟,无所作为,不能整天提笼架鸟,游手好闲,玩物丧志。或者把文化艺术放在嘴上,却不会干一点具体的、实际的事情。我们也不应去做像潘岳那样假隐居和如王献臣那样真隐居的人。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柴米油酱盐醋茶”与“琴棋书画诗酒花”互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活虽然平淡,我们可以选择诗意地栖居。工作十分忙碌,但每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后花园”。人生不仅活在当下,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第三件事:人生还如拙*园

拙*园从最初一个私家花园最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间经历多次损毁、重建,她非但没有被时间、天灾人祸所抹杀,而且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文化、越来越有价值、越来越有知名度。从私有物变为公共产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个小小园林成为中华文化的品牌,究其根源,无疑是民族文化的力量、是开放自信的力量、是向善向美的力量。

人生也应努力向这方面发展。

人活着可能会经历许多曲折起伏,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放任自流的理由。不管生活多么不如意,不管岁月流逝,永远不能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人活着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能力,超越自我,与时俱进。人活着不仅为了自己,更应该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奉献给社会,让世界因我更美丽。就如同老子、孔子、司马迁、杜甫、苏东坡、孙中山、鲁迅那样的人,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到今天。也许我们做不了这样的伟人,但我们可以做身边平凡的好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们每一个人打造好自己的“拙*园”,组合交汇在一起,就是一个美轮美奂、日新月异的世界。

年元月2日-4日改毕

年9月7日星期六又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读拙政园之美之源之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