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来南京钟山赏秋的人群熙熙攘攘;红楼艺文苑里那片木芙蓉安居一隅,此时恰花开正好,白的冰清玉洁,粉的娇美温婉。相比秋叶的浓墨重彩,木芙蓉花显得格外淡雅。
木芙蓉
HibiscusmutabilisLinn
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通体给人感觉毛茸茸的,小枝、叶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细绵毛;蒴果扁球形,也布满淡黄色刚毛和绵毛;南京地区花期一般在9-11月;因为花与水中芙蓉(荷花)相似,又是木本植物,所以得名“木芙蓉”,也叫“地芙蓉”。
木芙蓉盛开在秋天,霜降之后仍然花开不断,所有还有个别名“拒霜花”。
苏东坡称赞她:“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木芙蓉是原产我国的传统花木,南起云南、贵州,北至河北、辽宁,可以栽培的区域非常广泛。经过长期栽培,已经形成了很多品种,有单瓣、有重瓣;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或复色(花瓣上镶有彩边、彩色条纹、斑块、斑点等),花期也分早晚。
红楼艺文苑的这片木芙蓉里有一个单瓣品种的花期最早,一般9月份就开了。
木芙蓉有一个比较名贵的重瓣品种“醉芙蓉”,花在初开时是纯白色,然后一日之中从粉白、粉红直到变为深红,所以这个品种又被称为“三变花”。
这也正应了木芙蓉拉丁名种加词‘mutabilis’的意思——花色是多变的。
究其原因,这种花色变化是因为随着光照强度不同,花瓣内花青素浓度随之变化而造成的。
王安石有一首诗将这种变色的木芙蓉花喻为酒醉的神态,“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著,强抬青镜欲妆慵。”
于是木芙蓉也从此有了“酒醉芙蓉”的别称。
木芙蓉在秋末冬初一片萧瑟之中仍然盛开,给人带来傲然的生命力,如此特立的个性,不仅具有不惧寒霜的勇气,更展示了不同寻常的生命芬芳,被喻作高洁之士,深受人们喜爱。
历代关于木芙蓉的诗篇不胜枚举,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动人传说。
相传五代时后蜀国王孟昶,虽身为一国之君,但为了讨皇妃花蕊夫人欢心,颁发诏令在成都“城头尽种芙蓉,秋间盛开,蔚若锦绣”。他说:“群臣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成都从此有了“芙蓉城”的美称。
此外,中国四大才女之一——薛涛用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浣花溪的水制成深红色诗笺。这种蕴含女性美妙才思的红色诗笺,配上薛涛娟秀飘逸的行书和脱俗清雅的诗句,一时风行甚广,成文人雅士之时好,甚至于后来官方的国札也用此“薛涛笺”。
如今,木芙蓉是园林造景中比较常用的植物素材,一般栽植于水边。
其实这种审美在《长物志》里已有记载:“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风致”,所谓“出水芙蓉”和“照水芙蓉”。
红楼艺文苑里这片木芙蓉也有这种审美的体现,芙蓉花片植于向阳的缓坡之上,坡南则是一池荷花。
此时,池中的荷红已褪尽,香渐残枯;而池畔的木芙蓉则正值花期。
关于《红楼梦》中以花喻人,许多人认为作者是将水中荷花喻黛玉,而将晴雯比作芙蓉花神,红楼艺文苑总设计师朱有玠先生也持此观点,并通过植物造景巧妙地营造出书中以花喻人的意境。
大师的设计凝聚了深厚的专业积淀和他对文学巨著的领悟,可能只有对《红楼梦》有了一定的解读才能真正地、更好地领略这里的景观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