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宝玉为纪念晴雯,洋洋洒洒撰《芙蓉女儿诔》祭文,黛玉阅后提出修改意见,宝玉迂回应对,最终定稿令黛玉徒然变色,强笑认可,好个顽固的怡红公子!且来看看:
一、胡编“芙蓉花神”引发诔文
小丫头胡编出晴雯升天成了“芙蓉花神”来安慰宝玉,宝玉特撰《芙蓉女儿诔》祭文挂于芙蓉枝上,读毕遂焚帛奠茗,完了祭祀纪念仪式。
洋洋洒洒、上千字的祭文被经过假山后的黛玉听见,说可与《曹娥碑》并传了,要求拿原稿看看。
《曹娥碑》有一个“绝妙好辞”的典故,后汉时会稽上虞县的长官名叫度尚,因改葬孝女曹娥而撰诔文刻于碑上,后来蔡邕读碑文题隐语“黄绢、幼妇、外孙、虀白”八字,就是“绝妙好辞”四字谜。
黛玉将《芙蓉女儿诔》与《曹娥碑》相提并论,大有暗讽成分,令宝玉很尴尬,登时脸都红了,犯“痴”给黛玉抓了“现形”。
二、修改文字各抒己见
黛玉对《芙蓉女儿诔》整体评价亮了:“长篇大论,不知说的是什么。”
凭听到的中间两句,黛玉提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陇中,女儿命薄”这一联意思却好,只是“红绡帐里”未免俗滥,建议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
怡红公子雅号本是黛玉起的,业已成为多情公子的代名词。可是宝黛一双恋人去谈论男方的风流韵事,宝玉对黛玉的修改意见表示赞赏,但又言“不敢当”。
宝玉认为改作“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陇中,丫鬟薄命”,当黛玉诔晴雯为妙,黛玉拒绝,认为“紫鹃才是自己的丫鬟,而且采用“小姐、丫鬟”亦不典雅。
宝玉又改为:“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徒然变色,强笑认可,提醒他“快去干正经事罢”。
好个顽固的怡红公子,改来改去,一语成谶,竟伏了黛玉的“诔文”,难怪黛玉花容失色。但其时的黛玉已长大,修养到位,婉然转移了话题。
三、堪为两位“芙蓉花神”
怡红夜宴玩游戏,黛玉花儿签为“芙蓉花”,晴雯的“芙蓉花神”虽然是胡编的,若论晴雯为“芙蓉花”,亦恰当,但晴雯之“芙蓉”与黛玉之“芙蓉”不同。
芙蓉,又称木芙蓉,是一种锦葵科、木槿属植物,花初开时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芙蓉花为极具观赏的花木,向来为文人雅士所吟咏,“浅深红穗绕汀洲,笑舞西风体力柔”。这就是黛玉的芙蓉。
芙蕖,又称芙蓉,“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就是人们熟悉的“出淤泥不染”的莲花,所谓“清水出芙蓉”,用来形容冰清玉洁的晴雯很贴切。
所以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当中祭“芙蓉花神”,明指晴雯、暗伏黛玉,两位“芙蓉女神”如是,好个怡红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