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从繁华到寂静,
TUhjnbcbe - 2024/10/26 19:2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要多少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他前半生历遍繁华,后半生归于静寂,看清世事无常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生命的本质。他就是被后人称为“诗佛”的王维。

称他为“诗佛”是因为王维的很多山水田园诗作,描写风景的时候,带出了人的生命状态,和禅宗的偈语非常类似。

表面上看很平淡,没有很难的字,但却暗含机锋,“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里的辛夷花在绽放红色的花萼,但无人观赏,只能自开自落,这大概就是生命最本质的状态。

蒋勋先生认为,王维的诗很适合放在庙里当作签文,因为他的很多诗把杂质都拿掉了,只留下非常简单,非常纯净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和生命本质相连,不管处于哪种境遇中,从庙中签筒里抽出这样一首小诗,总会有所顿悟。

初唐年间,王维考中了状元少年得志,和那个时期所有诗人一样,他在诗中曾极度夸耀骄奢华美:“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从这样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盛唐浪漫主义的华丽。

在他的心里,社会高低贵贱界限如此分明:“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这个时期的王维,虽然看见了世界的繁华,但实则并没有将这样的体验和自己的内心相关联,只看到了世界的表象,境界还停留在最初阶段。

少年时期的王维是意气风发的,他有着建功立业的野心:“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配出明光宫”,他希望自己能够到边疆去冲锋陷阵,回来后加官进爵,这是唐代被大多数人崇拜的生命经验模式,就算是诗人王维,他能想到的最大的浪漫也仅在于此。

同时,在王维的心里又有着对侠义精神的向往,他渴望遇到知己,然后一起逃离家一起去做一番事业,这应该是大多数少年人的梦想。“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站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借由仗剑走天涯来证明自己的独立和成长。出走过程中的王维,看世界的境界已经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看到自己心中的理想需要在世界中成全,风云变幻也和他的生命息息相关,只不过他涌动的青春激情太澎湃,他静不下心来,所以很多细微之处他看不见,而那些被忽略的恰恰是生命最本质的东西。

有人曾经说过:繁华与幻灭有时候是一体两面,进入繁华有时候是幻灭的修行过程。身处烈火烹油繁花似锦之中的人,谁又能够想到幻灭已悄悄来临。《红楼梦》里的宝玉想不到,意气风发的诗人王维也想不到繁华后面有什么人等着他。

安史之乱中,王维迫不得已屈从于安禄山,平乱之后,他的仕途也走到头了,连性命也是弟弟用官位保住的。

心灰意冷的王维在辋川别业作诗作画度日,此时他觉得生命里有种无奈,对生命有种哀伤,他看过繁华,经历过开元盛世,如今他再看这个世界满目疮痍。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如果繁华的地方最终都会荒废,那么以后还会有谁兴建家园呢?如果世界只是繁华和幻灭的交替,留给我们的还能有什么?

有人经历繁华到幻灭会从此一蹶不振,有人会破茧重生,而王维选择写诗让自己安静下来,他将这个过程当作一种修行,“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他在经历最大的哀伤和绝望之后,忽然出现了转机,看到了生命的另一个状态。高兴的时候就一个人在山里走走,走累了就坐下来看天上的云飘来飘去,碰到砍柴的樵夫就聊聊天,聊到兴起不必急着回家。

王维放弃了对物欲的追求,日日行走在山水间,记录自己看山看水的过程,他发现一切风云诡谲之后,大地、宇宙、自然还是原来的状态,宇宙不会因为人事而变迁。王维用完全平静的方法进入了宇宙的内在世界,进入之后,他就产生了绝对平静的心情。

这种平静融入他写下的诗句中,我们看到诗中所有的色彩都被拿掉了,只有一个非常单纯、安静的生命,就好像僧人进入了打坐的状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这些诗句像白描的山水画,精简却别有韵味。

在王维看来,人在自然中几乎是看不见得,只是一个非常卑微的存在。和青山白云的永恒比起来,繁华幻灭的交替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最悠长的滋味藏在浅淡里,对生命最真的感受在最简单的诗句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终于与政治告别,与繁华告别,在自然中找回了自己。只有在彻底的平静中,他才能修行到看世界的另一种境界:从自然中感受生命的本质。“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如果要问生命是否绝望,是穷还是通,就去听听那些渔人的歌唱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从繁华到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