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艰辛的筛矿岁月
牛仔裤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牛仔裤的来历却是和洗矿有关,年,美国西部发现有金矿,世界各地的人都想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涌到那里洗矿,矿工在闲聊的时候说,裤子不耐穿,如果有一条像帐篷一样的裤子就耐穿了,聪明的人就发明了牛仔裤。
这个故事离我们太遥远了,但是,在老家庙前,家家户户都有洗矿的经历却是事实,几乎一个镇的壮劳力都参与了这一项劳动。
图为庙前锰矿一号点捡锰矿场景
庙城镇算是个非常富有的镇,同时拥有了一号点和八号点两个国家开采锰矿的点,靠山吃山是永恒的真理,大型的机械挖掘出合格的矿石,送到国家定点的冶炼公司。
同时就会产生含矿量不多的泥土或是大型机械无法操作的泥沙,满山都是开采过的痕迹,大雨长年累月冲涮,这些泥沙就汇入大江大河,我们就把河里的泥沙混合物捞起来,用力气和智慧,把矿石和泥沙分离开来,用铁筛分拣出能卖钱的矿。
八号点下面有一个山涧叫“下凹”,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坑,长年沙石的往下流走堆积,山涧就变成了河床,冬季雨水少的时候,早晨鸡叫一遍就起来,炒些剩饭,填饱肚子,一根扁担,一把自制的铁筛,一把铁钩,两个编织袋,就是洗矿所有用到的全部家当,扁担的那一头还挂了一个干饭盒,中午的午餐,约摸天蒙蒙亮了,大家跨上自行车,鱼贯从各自的家里出来,走在大街上,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时间点出门,不用怕路黑没伴,路上都是人,骑自行车差不多半个小时到了朝天岩的山脚下,骑不了了,停在路边只能徒步拾级而上,一路上到山顶,然后从山顶侧面笔直往下走,路远山高坡陡,终于到了“下凹”开始洗矿。
到那儿一看,整条河流没有多少水,露出了河床,大石头小石块混在一起,人头攒动,根本无从下手,只看到人头看不到沙石,一个镇的劳动力,想象一下都来这里洗矿。多么壮观热闹的场面,还有新泉,官庄那一带的人一起挤到这里,吕坊,水北比芷溪,丰图的人更有路程上的优势,同时5点出门,你到了他们才走一半的路程。
刺骨的寒风刮了一夜,有水的地方都被冰玻璃冻住了,先把鞋袜脱了,敲开冰玻璃下水捞泥沙,脚碰到冰水自动弹回来,太冷了,不得不捡些枯枝生一堆火,边烤边下水,坑越挖越深,一米七的男人下到水里,水就漫到了小腿,大腿,腰上,胸前,有矿的泥沙就越多,手脚冻僵了,身子发冷,烤一下火吧,等太阳出来就会暖和一些。
一铁勺的泥沙从水里捞出来,要经过三遍的工序,才能把真正的矿石和泥沙分开,先要用大窟窿眼的竹筛过滤一遍,鸡蛋大的石头,矿石用手先捡出来,第二遍,粗一点窟窿眼的铁筛,筛出来像花生米一样大的锰矿沙石,第三遍铁筛筛出像绿豆一样大的沙和矿,要想把沙石和锰矿,泥土完全分开还是有些难度的,没有一定的技巧,它们怎么都混在一起,熟练后,铁筛在水里借助水的浮力,手势左摇一下,右摇一下,泥土就会顺着水流而去,沙略微比矿更轻一些,漂在上面。在摇动的过程中,顺势让沙石溢出铁筛,十几斤的混沙石洗到最后只剩下一斤或半斤矿,有时候多的话也有几斤,不会洗的人一天也洗不出一斤来。
手快运气好的人中午过后就能筛多斤回家,手慢的人,一天只能筛十斤二十斤也就不错,到了两点过后,大家就要赶着回家,不然天黑都到不了家,整个“下凹”又恢复了平静,即使没有劳动成果的人也回家,回家的路程更远更难,劳作了一整天,体力消耗太多,吃没吃饱,长时间泡在冰水中,还要多斤的担子压在肩上。上坡的路很难走,原本就没有路,只是大家深一脚浅一脚踩出来的勉强能过的小道,小腿不停的在发抖,重体力活,来不得半点的虚假,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滚落山涧的危险,每一步都得像扎马步一样稳才能前行。
爬到山顶的时候要下坡了,上坡容易,下坡难,大家都知道,大概是完成了一半的靠脚走的路程,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集中在这里休息的时候,男的女的就开始开玩笑,讲些荤段子来调节一下紧张的身体。一个山头转弯过去,就能看到山脚下的自行车了,仿佛看见了胜利的感觉,肩上的担子也变轻了,身体也变得轻盈,体力好的年轻人,嘴里吆喝着号子,健步如飞,几乎在石阶上停留的时间就几秒,旁人纷纷让路,让他们先走,感叹着年轻真好,到了朝天岩路边可以把矿卖掉,拿钱回家,只是价格比家里略微低了一些,感觉不合算的人用二八自行车后座上一边一个编织袋挂在上面,老婆坐中间驼回家,到庙前的街上,卖肉的屠夫看见洗矿的人回来,满脸的堆笑,把卖剩的肉卖给洗矿的人最好了,他们重体力需要吃肉补能量。
晚上吃着肉喝一口小酒,一天中第一餐热乎饭才开始。吃饱了倒头就睡,晚上连梦都没有一个,第二天照常去“下凹”洗矿,长期泡在冰水里会得风湿病吗?会的,一定会的,现在上了年纪的人关节疼痛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生活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嘛,有钱赚,谁不去赚。
致敬每一位
曾经努力打拼的
老乡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