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从诗经的吟唱,到草木,到文明意象我读诗经
TUhjnbcbe - 2021/2/28 2:42:00
“小清平常说话,喜欢用一个“好”字,在一事和另一事之间,无论与大人、与小孩都如此。语调是晴朗的,喜悦的,飞扬的。我喜欢听她的“好”,似乎这“好”字一出口,前面无论多糟糕的事都可以放下,我们可以再开始一个好的事情,像春蚕的脱茧而出,像铁匠的一锤定音,像诗经中的兴起,后面将有百折不回的人世风景。”在胥岭的邓老师曾这样记录。他的文章《在胥岭》系列,记录了胥岭生态社区的一系列人和事。开始我还没怎么注意到这段话,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最近读《诗经》,突然想起来,发现这才是我和诗经真正的连接点,一样的明媚,一样的兴发,感通。对吟唱的喜欢,对草木的喜欢,都是这种感通的体现,这一特点延展开去,就是对他者,对万物的热情,就是邓老师说的“兴起”,似乎有无限的风景可以展开。原来《诗经》的核心,《诗经》的美就在这一感通中。“温柔敦厚,诗教也。”一个能够与草木感通,与万物感通的人,他的内心肯定是柔软的,《诗经》全篇都是草木鸟兽,人与人的情感,又有广大中正的基调,这样的熏陶下的性情,怎不是温柔敦厚呢?中国文化本来就是一种仁义的,温柔敦厚的特质。“仁”的含义就是一种与他者的连接,感通,与“麻不不仁”相反。从一个人对外在,他者的感应,是判断一个人内在情感是否流动的重要特质。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有的人很容易感受到他人表达的东西,并给予相应的回应和支持;而有的人,却很难感受到别人表达的意思,他的心没法自由的流动与感通。回想起从一开始读《诗经》十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开始在社区带孩子读经典,开始打开《诗经》,慢慢接触吟诵,用吟诵方式唱《诗经》,觉得特别好玩,有趣;后来在生态社区,走进诗经里的草木世界;多年的探索,感觉到一个新的文明的展开,又从文明意象的角度来读诗经。每一个面向,其实都是在藉由《诗经》这个文本延展自己的生命能量。

诗经与吟诵

从最开始在社区开设经典诵读,感觉到除了经典,我很喜欢带孩子们读诗经。当时就觉得纯粹读经典,太厚重了,跟孩子的特性不相符合,而我也喜欢一种灵动的状态。那时候就觉得读古书,经典与诗歌要并重,以经典养其正气,以诗歌养其灵气。后来国学圈开始兴起吟诵,把诗歌唱起来,一下子呼应了我的特质,能够用清纯灵动的声把那些美好的诗歌唱出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当时首都师范大学的徐健顺老师组织采集以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的吟诵,并通过各种资料发现以前读书都是吟诵的,经典的吟诵更像一种读书调,便于记忆。而诗歌本来就是由韵律的,当诗人们在作诗的时候,要反复吟,以求韵律的优美和符合诗词格律。而当时也有很多歌女把一些有名的诗歌谱曲来唱。所以诗歌本来就是跟吟唱天然联系在一起的。在徐健顺老师和一批老师的组织下,很多民国时期的吟诵调子挖掘出来,也有一些老师开始自创曲调。在听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吟诵之后,我发现自己不太习惯过去的老先生的调子,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旋律,有一个时代的声音,而声音的背后是跟一个时代的频率相关的。但是有一些能够契合诗歌本身的韵律和意象的,还是非常喜欢。听多了,慢慢找到自己的感觉,喜欢那种清新,当下的吟唱。有些带有古韵的也很好听,从音乐的艺术上来说,它是可以超越时代的,譬如一些琴歌就非常经典,因为它是从纯粹的艺术和韵律的美而言。慢慢发现,当你唱一首诗歌,和读一首诗歌,有截然的不同。读的时候,还是在读书,读了就忘了,尤其是对于小朋友而言,他很难提到到这首诗跟他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连接感。而吟唱一首诗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的歌,你的旋律,就从声音上进入了我们的生命。我想起小时候,小学老师教我们用方言唱的数学公式现在都记忆犹新。

诗经与草木

后来到生态社区,又把诗经和草木连接起来。由于我本科学林学的,对植物有天然的喜欢和连接感,以前在社区带孩子吟唱诗经的时候,也会有意识地讲解里面的植物,感觉诗经因为有了这些现在还活生生的植物,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丰满起来。在村里,很多诗经里面的植物,以及小时候见过或者没见过的植物,一齐在眼前展开,举目都是天地,都是草木,那种内在的辽阔和舒展,非常的自在,放松。胥岭的地形非常特别,从山脚到山顶绵延几百米,跨度大,小气候丰富,因此植物种类也非常多,把张见方的地就能找到很多种不同的植物。从春天采摘野菜,三月份的油菜花,四月上山看映山红,到五月的野草莓,六月的蔷薇,玫瑰,一年四季看不完的植物和花。这时候诗经中的一些篇章读起来就尤其的亲切,《采蘩》,《芣苢》,《采葛》,反正就是采不完的野菜,看不完的花。有些花,因为诗经中的一首诗,会有特别的感觉,譬如木槿花,以及它的同类木芙蓉,非常的漂亮,可以说是秋天里的牡丹,在诗经的《有女同车》里面就提到,“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形容一个女子像木槿花一样美丽。这时候还很喜欢看日本江户时期的细井徇手绘的《诗经名物图解》的一本小册子,将诗经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栩栩如生的绘制出来,甚至比真实的更美。

诗经与文明意象

后来读到《阿纳丝塔夏》,里面提到意象的概念,一下子豁然开朗,意象的运用无处不在,虽然意念不同,意象也有大小不同,但是诗歌显然就是一种典型的意象的传递。关于“意象”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也有,但是多是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来说,譬如《声律启蒙》就是中国文化的一套意象系统,小孩子读了《声律启蒙》,读古典诗歌就非常轻松,因为他就能明白诗歌里面的典故,以及特殊概念的含义。譬如东风一般代表春天,和煦,温暖,西方代表瑟瑟秋天,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松柏就代表长青的意象,包括不同的动物,都代表不同的意象,如白驹,一般代表贤人,隐士。《诗经》里面“皎皎白驹,食我场苗”,《千字文》里面也有“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就呈现了一幅盛世祥和的情景,而这两个意象的源头都在《诗经》。所以如果说《声律启蒙》是整个中古文化的意象系统,那么《诗经》可以说是后期诗歌意象的源头。不读《诗经》,后面的很多诗歌意象就很难读明白。关于意象,阿纳丝塔夏这样描述:“但究竟何谓意象?意象是人类思想创造出来的能量本质,可由单人或多人创造。演戏就是集体创造意象的明显例子。一人在纸上描述意象,另一人在舞台上扮演所述的意象。......创造意象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单人或多人创造的意象存于空间之中,一旦人停止思考便会消失。越多人以感觉滋养意象,它就会变得越强。人类集体思想创造的意象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或创造力。它会反过来影响人类,形塑大大小小族群的性格和行为。太阳神出现在火、雨、爱和生育的意象之中。生活所需的一切都在人类聚集思想后,透过意象创造出来。思想能做到很多实用的事情,比方说灌溉必须用到雨水,所以一个人开始思考雨神的意象。如果亟需雨水,众人就将能量集中于雨的意象。一旦意象累积足够的能量,云朵便会聚集,接着下雨滋润作物。”当想到“意象”这个概念的时候,除了文学的意义,我更多是从文明的角度来体会它的意义。周公的制礼作乐,就是典型的创造美好的意象,来引导大家的生活。如果说“礼”是理性的,规范性的,那么“乐”和诗歌就是一种感性的意象创造,通过这样的良善美好的意象,能够带给老百姓美好的内在情感,从而更加和乐地生活。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中庸》的那句话:唯圣人方能制礼作乐。诗,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背后的气息和意念的流动,只有智慧和心中的善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才能创造出能呼唤出百姓心中最良善情感的意象出来。因此孔子盛赞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乐是舜时代的乐,祥和美好,尽善尽美;而《武》是周武王的乐舞,美则美矣,但是不够尽善。因为武王灭商,所以在意念中,并体现在音乐中有戾气。《诗经》的国风,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老百姓的心,那么雅颂就是关乎到更宏大的国家意象的东西。据考证,雅颂相当一部分是周公亲自所作,或者在他的指示下所做。诗经的厚重,典雅,庄严,很大一部分是在这里体现。因此,我重新读《诗经》,包括其他上古,中古诗歌,也是带着这样的视角去读。如果能带给我美好的,或者比较正面的情感的,我就去读。而一些从文学的角度上比较有意义,但是情感哀怨,或者带有那个时代的负面的痕迹的,就尽量少读,比如杜甫的诗,我就不太喜欢读。但是很喜欢李白的诗,读起来磅礴,大气,气息开阔。当然每个人内在的情感和意识状态不一样的,因此能滋养和疗愈每个人的诗歌也是不一样的。从学术圈到生态社区,又到现在的回归自我身心,《诗经》还继续相伴。我无意于对诗经做深厚的学术解释,——虽然我一向不喜欢把诗经读薄,薄得只有男女情爱,而更喜欢雅颂的庄重华美,——也无意于把它当作文学熏陶来读,虽然它显然是诗歌的鼻祖,我与诗经的相契,还是这种内在的感通性吧。我的思维是倾向理性的,哲学的,也从来没有把文学或者诗歌当作自己的重点,或者必须去做的事,《诗经》就这么阴阳差错地伴随走过来,而且越来越体会到我的特质和诗经那么相似,明媚的,单纯的,兴发的,感通的。越读它,越体会到它不仅仅只是一部文学诗歌,也不只是经学家们堂而皇之的教化,而是一种生命特质,生命能量的呈现。学习诗经也是一个兴发的起点,藉由此,打开丰盛的周代礼乐文明,连接神性的上古文明,启程后世的无数美好的诗歌意象,从而首先在内在开启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文明意象。就是这一番兴发感动,无限的风景可以展开。

“思无邪”诗经吟唱课程正在进行中,欢迎收听

相关文章阅读:

“思无邪”诗经吟唱课,邀请您和孩子一起来共读

《诗经》的文明意象与音韵之美

诗经·大雅·灵台:一个王朝伟业的发端

诗经·卫风·淇奥,如金般精纯,如玉般温润的君子

打开自己的声音,在声音中释放与创造

跟植物连接,原来是在打开心轮能量

这是一个重新扎根大地,又连接天空的时代

节气

立冬:和孩子一起走进山野

在秋天,收获了一座花园

自然能量感知:如何连接一棵树

这位美国的田园画家,画出了人们理想的家园模样

—————————————————————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发掘不同文明的精神修行,传递未来文明的美好意象。关于自然,生态社区,祖传家园,上古文明,精神成长,美与艺术的分享。

万木清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诗经的吟唱,到草木,到文明意象我读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