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此人,自有一份独到之处。
常说诗歌抒情言志,大抵为君子幽约怨悱之所作。
可到了王维这,却又有些说不通了。
他的诗常常以瞬间的感觉取胜,见山就只是山,见水就只是水,很少参杂个人的喜怒哀乐。
据知,王维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而无子,早年间积极求仕,后因国家*治日益腐败而过上了半仕半隐的生活,常年处在矛盾与妥协之中。
可这种矛盾与痛苦却从未在其诗中体现出来。
王维写过一首《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说的是辛夷花开在寂寂无人的山涧,一段时间过后,花儿就自动零落了。无人欣赏,自开自落而已。
那些才华横溢偏偏又困厄不顺的诗人,往往喜欢纵情山水,遍观草木虫鱼。
草木为精,虫鱼为灵,凡是拥有生命的,无一例外有着从生到死的过程,与人类共通。
于是看到草木零落,往往就会想起美人迟暮、想起衰老与死亡,那就更别提涧中辛夷盛放却无人欣赏、只能自开自败的悲哀了。
可王维却不这样。
从他的这首诗中,我们读不出怨恨、读不出哀愁、当然也读不出欣喜。
有的就只是平静。他只是在讲述一个花开花败的过程而已。
有一句话叫作“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
说的是一株兰花生在了幽静偏僻的山谷,没有游人欣赏,它却依然芳香。
为什么?因为芳香是兰花的本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这都是不会被改变的。
这朵鲜艳的辛夷花也是如此,花开花落,只不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同是描写落花。不似李后主“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的悲凉愤慨,也不似辛弃疾“惜春长恨花开早”的忧愁埋怨。
王维只道“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在他的落花诗中,我们看不出哀愁,看不出感伤,有的不过是幽静、闲适罢了。
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视万物为平等,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因为那对他来说根本无分别。
花开花落,于花本身而言也是一样,并无分别。
它不在乎,天地也不在乎,在乎的只有人。
所有的欣喜感伤不过只是人强加于草木的。
王维信道也信佛。花开花落于他而言自然也就了无分别。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王维面对落花,放下了“我执”。
王维出身于名门望族,能诗善画,在音律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这一绘画流派,被称为南宗山水派,笔致空灵错落,描绘的多是平静悠远的淡墨山水。相应地,他的诗也接近于自然山水,一派幽静闲适。
苏东坡曾称“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唐人写山水往往会由山水过渡到哲理,或由山水过渡到个人思想感情。
可王维不用,他写的山水就只是山水本身,再不夹杂其他的。
而神奇的是,本没有生命力的山水,到了他的笔下,往往就有了生命。
这是因为,王维既有画家对于光影、色彩的精微体察,又有音乐家对于声响、韵律的敏锐感受。
山水自然中的月落日出、冰结雾凝皆逃不过他的感知,那是一种于微观处的捕捉。
所以我们常常能从他的诗中观出涧翠山清,听出鸟叫虫鸣。
像至清的水,像剔透的月,少了人世情感浑浊的渲染,渗透自然的那片“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