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以禅入诗,诗佛王维
TUhjnbcbe - 2023/1/26 16:01:00

王维是唐代大诗人,同吋又是一个虞诚的佛教徒,所谓“一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更有“诗佛”的称号。王维的诗歌多有禅宗“忍”的表现。他认为只要做到了忍”,才能由“无生”达到“无我”,也就是定慧双修,成就超出十方三世的最高智慧了。

禅宗“忍”的教义在王维诗中表现为安于逆境,“净心”以待,一切外境视为宁静,王维诗中表现的“空”“寂”“闲”的境界。正反映了这种“自性清净”的追求。例如《谓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稚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长然吟《式微》。

《淇上即事田园》: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这是一片闲逸、宁静的牧歌,诗人赞赏这种静谧、阴适的美,表现追求“净心”的渴望。他认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山林,只要“识道”都会得到内心清净。这种“空”“寂”“闲”发展而为“禅悦”即由于悟解禅理而得到的恰悦心情。这在王维诗中也多有表现,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吋。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种羡慕隐逸观念就与佛教“浮生若梦”“看破红尘”的出世思想结合起来了。

歌颂超世绝俗是他的诗歌接受禅宗思想的又一个主题。如他的《道别》诗: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从艺术上看,禅宗思想对于形成王维山水田园诗那种“澄淡精致”“浑厚闲雅”的独特风格的确起了积极作用。禅宗影响王维的诗歌艺术,可从三方面分析:以禅语入诗,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入诗。

以禅语入诗,就是把表现禅学的理论、概念的词语应用于诗中。如著名的《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喜空潭曲,安禅制*龙。这首诗描写古寺风光,给人静谧,清幽的美感。最后以禅语作“警策”,用《涅槃经》“*龙”典,比喻在禅寂山光中平息内心的妄念。

以禅趣入诗,禅趣又叫禅悦,指禅定时体验到那种轻安寂静,闲淡自然的意味,这种意味体现了禅宗的“净心”,如《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甾。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首诗写的是田园,表现了在自然美景和萧散生活中解脱尘世烦嚣的恰悦心情。“习静”“清斋”涉及佛教徒生活,“漠漠”一联是王维名句,用新鲜的形容叠语修饰两个声、色、动、静相配合的,形象浑成的画面。全诗写出山庄雨景、意态如画、自然而生动,那种任运自然、物我两忘的“禅趣”就是在这种自然美景的描绘中表现的。

以禅法入诗。一是意境的创造,禅宗主张“观境”即在观照自然中求得净心。他不在一丘一壑、一溪一泉上刻意描摹而是善于以内心的诗情体会景物的精神。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这些诗并不刻意雕琢,借用一句禅语说,就是不“看境”,在每幅小小的画面中,都洋溢着强烈的感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禅入诗,诗佛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