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雍正的自悟自证
TUhjnbcbe - 2023/2/2 17:58:00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雍正虽为一帝,既不及皇太极开国之功,又无康熙乾隆的盛世英明,有如空寂无人深涧之中的辛夷花,华丽开放默默谢落,不待人识。

二月河推出小说《雍正皇帝》,又被改编为电视剧后热播,这个卓越的实用主义*治家形象,才逐渐立了起来。

雍正欲整顿旗务(满族人的事务),给无产无业的旗人划地,好令其自耕自种,自食其力。

八爷(胤禩)首先发难:“自古满人都是以游猎为本,耕地种田是汉人的事,何必自找麻烦?圣祖爷当年说,兴一利不如去一弊,增一事不如省一事。

因为圣祖爷遗训在先,所以大家的意见是不宜更改,恐有伤皇上您的仁孝之名。”

满族大臣隆科多、马齐亦附和。搬出祖训,挟众人对抗,柔奸成性非八爷莫属。

雍正引而不发,转头问汉族大臣张廷玉:“你怎么看?”

一把手也不是随心所欲,掣肘难免,适时妥协从来就是*治的一门艺术,雍正深谙此道。

这时压不住场子,继续下去只会更难堪,需要人递梯子,需要以训斥爆发终结局面的引子。

“臣是汉臣,这件事还请皇上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张廷玉递话很快。

雍正顺势大发雷霆,指桑骂槐:“巧言令色,你们都给我下去!”

众人皆退,单独找张廷玉推心置腹,另作打算。

历史上但凡实行改革,原有既得利益者定要强烈阻挠,雍正明白只要稍一软弱,新*就会前功尽弃。

“治大国如烹小鲜,仅凭朕一己之力难有作为,你可是先帝留给我的弘股之臣啊。”

张廷玉听罢雍正肺腑之言,提出自己的想法:

“要有一个站得住脚的题目,重农就是兴邦。兴邦是国本,先帝在世时对此不遗余力,当下皇上可以拿这个题目作文章。”

相对整顿旗务,对雍正更重要的,是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李卫被他任命为巡抚,去江苏试行。

李卫大字不识几个怎能做官?然雍正有自己的用人眼光,在他看来,李卫办事往往能切中问题要害。

剧中科举考试泄题,副考官主张赶往买卖试题酒馆处抓人。李卫则认为已经开考,卖题人和泄露的试题在酒馆抓现形已无可能。

有卖就有买,李卫当机立断,在考试结束之前,迅速封锁考场果然人赃俱获。

地方官绅顽固抵制新*,李卫没有文化,与之博弈不受条条框框约束。

他清楚,这些官员没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经不起查。

擒贼先擒王,找为首的臬台(主管司法官员)先下手。借故有案件需要去处理,把此人暂时调离,然后火速彻查其从前经手的案子卷宗。

果然一查一个准,刘王氏一案大有冤情。李卫将此翻案,“贼王”臬台被拿下,攻守盟约瞬间瓦解,“众贼”其他官员俯首帖耳,不得不老老实实执行新*。

而此前刘墨林跟随雍正巡访,初到江苏听闻地方官场舆情汹汹,对李卫很是担心。而雍正却不以为然,一句“李卫有办法,我们拜佛去”,泰然自若。

“我们不去拜佛,皇帝您是现在佛,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刘墨林恭维说。

雍正帝正襟危坐道,你妄谈佛法,朕推行新*行的是圣人之道,而不是佛法,什么是佛?

有个人在南海普陀寺,天天烧香拜佛,渴望能见观音菩萨一面。虔诚所至终于显身,感激涕零之余他问:“菩萨你也拜佛吗?”观音菩萨笑着说:“当然拜。”

“您拜的是哪尊佛?”

“观音菩萨。”

“您自己不就是观音菩萨吗?”

观音菩萨说:“是呀,求人不如求己。”

李卫指望皇上一道圣旨,官员们就规规矩矩执行断无可能,只有靠自己想办法,新*才能慢慢落地。

一个人跪在佛前,他拜的不是那尊泥胎,拜的都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心中的那尊佛。

因此,如来在菩提树下参悟正果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雍正崇仰佛道,怎么会由佛道参悟不透世事?

他所留*治遗产本是不多,后人不识。又针对国弱民瘠势在必行的改革,触动了既得者的利益,行动落下操切之嫌,身后难免再背负骂名。

无人识也好,遭人误解也罢,任运自然,总不妨碍他的自悟自证。

1
查看完整版本: 雍正的自悟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