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山枇杷》诗词指的是枇杷树吗?
文:枯木
《山枇杷》
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这首《山枇杷》诗应该作于唐元和十四年(年),白居易(年-年)任职忠州刺史时的诗作,诗人看到山枇杷满树红花,绛若云霞,自己年近半百,因而感叹年华易逝,同时表达了对山枇杷的赞美和爱惜之情。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诗人年近半百(48岁),任职忠州刺史,在夏秋之际,游览东溪(今重庆市忠县),看到山枇杷繁花满树,不由得感叹年华不再,岁月易逝,因此要珍惜时光。
杜鹃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野枇杷满树红花,火红一片,一阵风吹来,绛紫色的花朵,犹如火焰在跳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人们把红色的丝纱挂在树枝上,闪耀着美丽的光辉,云蒸霞蔚,蔚为壮观。
芙蓉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再看春天以“娇艳红粉”著称的桃树李树,都早已经过了花期,没有一点花色,而川蜀著名花卉芙蓉花,本来粉嫩娇艳,却在山枇杷的映衬下,反而显得极为逊色,甚至称不上红色。
桃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可惜山枇杷常常扎根在山石之中,很难挖掘,因而无法移栽到家户中观赏,这实在令人遗憾呀。
枇杷花
白居易这首《山枇杷》诗,对山枇杷充满了溢美之词,别说以娇艳著称的桃花李花,就连芙蓉花,都无法比拟。其中描写山枇杷的花色为红色,蔚为壮观,然而,枇杷树的花色都为白色,历来也未有记载枇杷开红花的,并且枇杷树的花观赏价值极低,那么原因何在?
枇杷
古人对枇杷树的栽培认知很早,在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有“卢橘夏熟,*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描绘,“卢橘”和“枇杷”皆指枇杷。在唐代诗词中,和白居易同期的羊士谔有枇杷树诗词专门描述枇杷树的形态花期花色等等,我们来看:
《题枇杷树》
羊士谔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
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
袅袅碧海风,濛濛绿枝雪。
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可以看出枇杷树是秋天开花,花色为白色“满枝雪”,那么自然“枇杷树”和“山枇杷”不是同一种植物花卉,因而看来白居易诗中的“山枇杷”并非“枇杷树”,而是另有所指。
夏鹃
白居易同时期还有两首关于山枇杷的诗词,是与元稹相和的《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中,也是描写山枇杷花色为红色,诗文如下: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
白居易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芙蓉花
从中可以看出,山枇杷开在忠州附近的山上,花期为“春尽”,那么应该是春末夏初,叶片的颜色为“裙色”、“碧绡浅”,意思是叶片颜色为浅碧绿色,开花犹如“芙蓉花”,然而颜色更为粉嫩。对比一下,似乎只有杜鹃之中的夏鹃花比较符合。
夏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灌木,分布在长江以南以及西南省份,有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主花期为春末夏初,倘若气候适宜,可以四季开花。重庆的气候夏季开花的,叶形、花形和花色符合白居易诗词描绘的,似乎夏鹃更为适宜。
杜鹃
然而在白居易的诗作中,也有关于杜鹃花的诗词,只不过白居易把杜鹃花称为“山石榴”,比如在《山石榴寄元九》中有“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那么为何在《山枇杷》诗中不用杜鹃花而用山枇杷?
荔枝
依笔者猜测,白居易喜欢花卉苗木盆景,曾经在任职忠州刺史时,看到荔枝,便令画工画了《荔枝图)》,自已又写了《荔枝图序》《种荔枝》诗等寄给亲友,看得出白居易兴趣非常广泛。因而在游玩的时候,看到夏鹃,因为花色和常见的映山红略有不同,为绛红色,咨询当地人士,而当地人叫之“山枇杷”,因而就用山枇杷作诗。其实并不是枇杷树,而是当地对夏鹃的俗称而已。
另外,古代关于花卉苗木的“同名异株”和“同株异名”现象非常普遍,经常对相思花卉的名字,前面缀有“山”、“野”、“海”等,比如山石榴、海石榴、山枇杷、野枇杷等等,其实可能并非同一种花卉,因而可以解释白居易《山枇杷》诗词中为何花色为红色的缘故。
/6/13榆木斋